北邙陵园地址在哪

  • 2025-11-05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常听老洛阳人念叨“生在苏杭,死葬北邙”,这句话像浸了岁月的茶,越品越有滋味。很多人问北邙陵园在哪?其实它就嵌在北邙山那片被历史焐热的黄土里,连风都带着些千年的故事。

要找北邙陵园,先得摸准洛阳的“文化脉络”。它位于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境内,顺着连霍高速公路洛阳东出口往北拐,沿着柏油路走15分钟,就能看见路边立着朱红色的园区指示牌——“北邙陵园”四个鎏金大字,在阳光下泛着暖光。再往深处走,就能看见它的模样:背靠北邙山主峰的缓坡,面前是黄河支流瀍河的细流,左边挨着汉光武帝陵的万亩古柏群(风一吹,柏叶沙沙响,像在和老皇帝打招呼),右边不远就是龙马负图寺——传说里伏羲见龙马负图、画八卦的地方。连周边的地名都带着古意:送庄、护庄、营庄,仿佛还留着当年皇家送葬队伍的脚印。

北邙陵园地址在哪-1

为什么偏选在这里?老洛阳的风水先生说“北邙山有‘气’”。古人选阴宅讲究“背山面水,藏风聚气”,北邙山是秦岭伸过来的余脉,黄土层有二三十米厚,紧实得能托住千年的棺木;瀍河的水不急不缓,像给陵园围了条“玉带”。更要紧的是,这片土地早被历史“腌”透了——东周的天子墓、东汉的皇陵、唐朝的诗人冢,连诗鬼李贺都葬在北邙山下(他的墓前还留着半块残碑,刻着“李贺之墓”四个字)。去年清明我去祭扫,在园区的小径上捡了块带花纹的汉砖,砖面上的卷云纹还清晰,像谁把汉朝的风冻在了上面。

北邙陵园地址在哪-2

现在的北邙陵园,早不是小时候印象里冷冰冰的墓地。进了门,先是两排高大的银杏,秋天叶子黄得像撒了金,落在墓道上,踩上去软软的;再往里走是牡丹园,春天开得热热闹闹,红的、粉的、白的,连扫墓的人都忍不住摘一朵,轻轻放在墓前——比香烛更暖。园区中间建了座“生命纪念堂”,玻璃柜里摆着老物件:卖胡辣汤的张大爷用过的铜勺,教了40年书的李老师的老花镜,还有位老红军的军功章。墙上挂着他们的照片,下面写着简短的“生命故事”:“张德福,1935年生,卖了50年胡辣汤,汤里放的胡椒粉是自己磨的,说‘要让喝的人暖到心里’”“李淑兰,1942年生,教过的学生能绕孟津城三圈,退休后还在小区里教孩子们写毛笔字”。来祭扫的人,除了烧一沓纸,总愿意在纪念堂里坐会儿,摸摸那些老物件,像在和故人唠家常。

要是坐公交去,也不麻烦。洛阳城里坐85路到送庄镇政府站,再转镇里的便民小巴士(司机师傅都认识路,说“去北邙陵园是吧?坐好,10分钟就到”)。园区门口有免费的停车场,清明、冬至高峰时,还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引导——有的帮着搬祭品,有的给老人撑伞,连卖矿泉水的阿姨都笑着说“慢慢走,别摔着”。最近两年,园区还推出了“生态葬”: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立个小小的木牌,上面刻着名字和一句悄悄话(妈妈,我是你种的松树”)。春天松树发芽,夏天遮阴凉,秋天落松针,比水泥墓碑更有“活气”。

其实找北邙陵园,找的不只是个地址。它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“归根”情结——不管走多远,最后都想回到有山有水、有故事的地方。就像园区里一位守墓的老人说:“来这儿的人,不是找‘墓地’,是找‘家’。”风掠过柏叶,吹得纪念堂的门吱呀一声,像有人在说“来了?

北邙陵园地址在哪-3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