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裹着香山寺的香火味,沿着西环路往南走,转过几道绿树成荫的弯,就到了咱们平顶山人都不陌生的香山陵园。每年清明前后,这里的青石板小路挤满了捧着菊花的人——有的是刚下班赶来给父母扫扫墓,有的是陪着拄拐杖的老人来看看“身后的家”。对于咱中国人来说,选一块安身之所从来不是冰冷的交易,而是藏在岁月里的牵挂,就像老人们常说的:“得找个能听见烟火气的地方。
香山陵园的环境确实配得上“烟火气”这三个字。它倚着香山主峰而建,背靠连绵的青山,前面是一方约半亩的清池,春天池边的垂柳发了芽,夏天满池荷花映着蓝天,秋天银杏叶落得满地金黄,连风里都带着草木的清香。陵园里的小路用青石板铺成,两旁种着四季常青的松柏和每年春天开得热热闹闹的玉兰,走进去没有想象中陵园的压抑,倒像走进了市区的河滨公园——也难怪很多老人第一次来就说:“这儿比小区的花园还舒服。”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香山陵园的墓位其实分了很明确的档次,咱们普通家庭完全能找到合适的选择。最便宜的是生态葬系列,比如树葬和花葬: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立一块刻着名字的实木牌,价格大概1.2万-1.5万;花葬是埋在月季花丛里,牌子是浅粉色的陶瓷牌,价格1.5万-1.8万。这些生态葬因为节省土地、更环保,价格相对较低,适合喜欢清静、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的老人。中等价位的是传统立碑墓,也是大多数家庭的选择:墓位面积大概1.2-1.5平米,用的是浅灰色花岗岩碑(有的能选汉白玉碑,价格贵个5000块),碑上能刻全家福和生平短句,墓前有块小平台放贡品,价格大概3.5万-5万。这个价位的墓位主要集中在“和谐区”和“安宁区”,离入口不远,旁边有老槐树或玉兰树,夏天能遮阴,扫墓时不用走太远。高价位的则是“福泽区”和“景观区”的墓位:“福泽区”紧挨着香山寺,站在墓前能看见寺里的金殿和缭绕的香火,价格6万起;“景观区”临着前面的清池,能看到荷花和游鱼,价格5.5万起,这些墓位因为位置好、景观佳,价格相对高一些,但数量不多,想选得提前跟陵园预约。

为啥同样是墓位,价格差这么多?其实跟咱们买房子的逻辑差不多。首先是位置——靠近入口、景观区(比如清池、香山寺)的墓位,比边角的贵;其次是墓型——立碑墓比生态葬贵,因为需要更多材料和施工;再就是材料——汉白玉碑比花岗岩碑贵,刻字工艺复杂的(比如浮雕)比普通刻字贵;还有附加服务——比如陵园提供的“终身维护”(包括擦碑、剪草)、“祭扫便民包”(里面有毛巾、香烛),这些服务虽然不强制,但加起来也会影响总价。比如有位大叔选了“景观区”的墓位,额外加了“每年清明送一束菊花”的服务,总共多花了800块,他说:“我平时在外地打工,没法每年都回来,有陵园帮着送花,也算尽点心意。”
选墓的时候,除了价格,还有几个点得留意。一是交通:香山陵园门口有16路公交直达(从火车站出发,到“香山陵园”站下车),自驾的话走西环路转香山大道,门口有免费停车场,这点对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很重要——总不能让80岁的奶奶每次扫墓都走半小时土路。二是管理:香山陵园的管理挺规范的,门口有保安24小时值班,每个区域都有专人打扫,上次去的时候看见保洁阿姨在擦碑,擦得连缝隙里的灰尘都没有,这样的陵园住着才放心。三是心意:就像上周碰到的张阿姨,陪着父亲选墓,老人指着一块中等价位的碑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