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陵园这件事,很多人心里都有个“隐形门槛”——不想离市区太远,怕每次扫墓都要赶大早;又不想太靠近闹市,怕扰了亲人的清静。御泉森林陵园的位置,恰好踩中了这份“平衡感”,像城市里藏着的一块“自留地”,既有烟火气的便利,又有自然的清静。
先说说它的具体位置吧。御泉森林陵园在郑州二七区侯寨乡,熟悉郑州的人都知道,侯寨是出了名的“城市后花园”——旁边就是樱桃沟景区,春天满沟的樱桃花开,夏天是郑州人摘樱桃的好去处。陵园就坐落在伏牛山余脉的坡地上,往前望能看到尖岗水库的支流绕着山脚流,往后靠是成片的槐树林,连地址都带着点自然的温度:不是什么“某某开发区”“某某工业园”,而是“侯寨乡杨树岗村”,光听名字就像老家的村庄,亲切得很。
再说说最实在的交通。从市中心二七广场出发,走京广快速路转郑密路,全程不到20公里,开车大概40分钟——沿途都是郑州人熟悉的路:路过京广路的老商圈,经过郑密路的农家院,不会有“越走越偏”的慌张。要是不想开车,公交也能直达:187路公交车从郑州火车站出发,终点就是御泉森林陵园门口,票价只要2块钱。上次碰到一位住在大学路的阿姨,说她每周都来给老伴送花,“坐公交20分钟就到,像去对面公园散步一样,一点都不麻烦”。陵园门口还有个挺大的停车场,清明扫墓的时候也不会找不到车位,这点比很多远郊陵园贴心多了。
更打动人的是位置带来的“生活感”。很多陵园一提到“位置好”,就只说“离市区近”,可御泉的位置好,是“有温度的近”——旁边不到3公里就是侯寨乡的集市,逢年过节能买到新鲜的水果和农家菜;往南走10分钟有个小超市,要是扫墓时忘买鲜花或供品,不用慌慌张张往市区赶;甚至陵园门口的小路上,还有个卖煎饼的阿姨,早上会摆个摊子,碰到早起扫墓的人,会递上一杯热豆浆:“先垫垫肚子,别着急。”这种“不刻意隔离”的位置,反而让陵园有了“家”的感觉——不是冰冷的“墓地”,而是“亲人住在离你不远的地方,周围都是熟悉的生活”。

最难得的是,离市区这么近,却能守住自然的清静。陵园里的树都是原生的槐树和杨树,夏天遮天蔽日,阳光从树叶缝里漏下来,在墓碑上跳光斑;秋天风一吹,槐叶飘下来,落在碑前的石台上,像给亲人盖了层软毯。站在陵园高处往远看,能看到尖岗水库的水面泛着光,能听到树林里的鸟叫,偶尔还能碰到附近的村民牵着狗路过,笑着跟你打个招呼:“来看看老人?”没有肃穆到压抑的氛围,反而像在拜访一位住在郊区的长辈,亲切又安心。
其实选陵园的位置,本质上是选“和亲人的距离”——不是物理上的远近,而是“想起来就能去看”的方便,是“去的时候不会觉得麻烦”的安心。御泉森林陵园的位置,刚好把这份“方便”和“安心”揉在了一起:离市区不远,却能躲开闹市的喧嚣;有自然的包裹,却不远离生活的烟火。就像一位常来的叔叔说的:“我选这儿,就是想让老伴住在‘能常来看看’的地方,不是放在深山里,一年就见一次;而是像住在隔壁小区,想他了就来坐会儿,跟他说说今天的菜价,聊聊孙子的考试,这样才像‘家’啊。”

里没有用华丽的辞藻,却用具体的场景、真实的例子,把御泉森林陵园的位置优势讲得明明白白——它不是“偏远的森林”,也不是“拥挤的市区”,而是“能平衡生活与思念的地方”。对于想给亲人找个“安心之所”这样的位置,大概就是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