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末的新乡,槐花落得满街都是,早上出门买豆浆,隔壁张阿姨攥着布袋子站在单元门口,见我就问:“小夏,你说去万寿山坐几路公交好?姑娘周末回来扫墓,不想开车堵在路上。”我忽然想起上周坐14路的情形——清晨6点的车厢里,飘着淡淡的艾草香,几个裹着蓝布围裙的阿姨围在一起剥蒜,其中一个抬头冲我笑:“姑娘也是去万寿山?这趟车直接到陈堡村,下车走五百米就到,比打车省事儿多啦。
在新乡,万寿山公墓从来不是什么“冷门去处”,可关于“坐几路公交”的问题,总有人问。不是记不清线路,就是怕换乘绕路。其实最省心的线路,当属14路。它从火车站广场东侧的公交站出发,沿着解放大道一路向北,路过热闹的平原路商圈,穿过安静的定国湖公园,再走两站就到了终点站陈堡村。下车时,你会看见路边立着块红底白字的牌子,箭头直指东北方向:“万寿山公墓入口500米”。顺着牌子走,路过几户种着大朵月季的农家院,风里裹着月季的甜香,没几步就看见公墓的朱红色大门——门旁的梧桐树正抽新芽,像在等着归人。
要是从东区出发,28路是更顺的选择。从市政府站上车,沿着新中大道往北,坐到大朱庄村站,下车就能换乘14路。换乘的站台上有个卖杂粮煎饼的大姐,围裙上沾着面屑,见人就笑着问:“去万寿山?14路快来了,先垫垫肚子不?”她的煎饼裹着脆饼,咬一口咔嚓响,不少常客总说“吃了她的煎饼,走路都有劲儿”。还有从卫辉过来的朋友,可以坐33路到定国村站,再转14路——虽然要多等一会儿,但33路的司机师傅总提醒:“转车的乘客别忘拿东西,14路就在对面站台。”
坐公交去万寿山,还有几个小细节得记着。14路的首班车是早上6点,末班车是晚上7点,要是祭扫得晚,可得盯着时间——上回看见个大爷抱着花站在站台,末班车司机特意停了两步,探出头喊:“大爷,快上来,我等你!”清明前后是高峰期,14路会加开区间车,从火车站直接到陈堡村,不用挤全程。带老人小孩的话,尽量选早班车,人少座位多,下车后的那段柏油路虽然平坦,但有些地方有小坑,得扶着老人慢慢走。要是拿的东西多,公墓门口的便民服务站能借小推车,红漆的车架擦得锃亮,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不用押金,用完还回来就行。”

其实坐公交去万寿山,最暖的从来不是线路本身,而是路上遇到的人。上周坐14路,旁边坐了个穿藏青色外套的大叔,手里捧着一束白菊,花瓣上还沾着露水。他说:“我妈走了三年,每回都坐这路车——司机师傅认识我,总留着后排的座位。”过了定国湖,上来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,怀里抱着个纸箱子,里面是奶奶爱吃的桃酥。旁边的阿姨赶紧挪了挪位置,说:“来,放这儿,别挤着。”小姑娘仰起脸笑:“奶奶以前总带我坐这路车,说能看见定国湖的鸭子。”
快到陈堡村时,车厢里忽然静了下来。有人摸着手里的佛珠默念,有人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,可没人觉得尴尬——大家都懂,这趟车承载的,是最朴素的牵挂。下了车,风里还飘着槐花香,远处的万寿山笼着一层薄雾,门口的工作人员笑着打招呼:“来了?里面的牡丹开了,要不要去看看?”
其实不管坐几路公交,只要朝着思念的方向走,路就不会远。就像14路车的报站声,带着淡淡的乡音:“陈堡村到了,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,下车请注意安全。”那声音里,藏着多少人对家人的想念啊——它穿过清晨的薄雾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