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走在郑州街头,槐花香里总飘着点烧纸钱的余味——清明刚过,不少人把扫墓推到了周末。小区群里常有人问:“万福园现在能进吗?听说要搬迁是真的?”上周陪妈妈去了一趟,正好把亲身体验跟大家唠唠。
万福园目前是正常开放的,工作日和周末都能去。进园只需扫场所码,不用提前预约,但节假日(比如清明、中元节)建议早出发——上周六早上8点到,门口停车场还有空位,门卫师傅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免费小推车:“拎祭品沉吧?用这个省劲儿。”这是今年新添的便民设施,推起来稳稳的,比两手拎着轻松太多。园内的路也修过了,原来坑洼的土渣路变成柏油路,踩上去不沾泥,连妈妈都念叨“比去年好走十倍”。
搬迁”的传闻,特意问了陵园工作人员,得到的答复是“完全没这回事”。万福园还在原来的位置——惠济区古荥镇附近,导航直接搜“郑州万福园陵园”就能找到。去年倒有过扩建的消息,现在西北角的生态葬区已经建成,种了一片银杏林,树坑里立着小小的纪念牌,比传统墓位更安静。旁边的村庄确实在拆迁,但陵园本身没动,大家别被网上的谣言晃了神。

这次去还发现园里多了不少“暖心事”:入口处有免费矿泉水和应急药箱,休息区加了遮阳棚,甚至有面“追思墙”——可以贴照片、写留言。妈妈把爸爸的旧照片贴上去,旁边有人留了句“爸,我今年升职了”,字迹歪歪扭扭,却让人鼻子发酸。保洁阿姨看见我们摆祭品,特意绕着走,说“别碰着你们的心意”;志愿者穿红马甲在园里转悠,碰到找不到墓位的人,立刻接过手机查编号,三分钟就能定位。同去的小姑娘第一次来,本来慌慌张张,被志愿者领着找到爷爷的墓位,笑着说“原来陵园也能这么有人情味”。
回来的路上,妈妈摸着包里的银杏叶(从生态区捡的)说:“以后每年都来,不仅是看你爸,也看看这园子的变化。”其实对我们来说,陵园从来不是“终点”,是存放念想的地方——它没搬,还越变越暖,这就够了。要是最近打算去,记得穿舒服的鞋(要走点路),带个空袋子(装捡的落叶或者祭品残渣),找不到位置就找红马甲志愿者,他们比导航还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