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清明跟着家里人去荥阳市乔楼镇扫墓,第一次走进青龙岗纪念园,原本以为陵园都是冷清清的,没想到一进门先撞进两排晚樱的花影里——粉白的花瓣落得肩头都是,风里飘着淡淡的花香,倒比很多公园更有烟火气。
沿着青石板路往墓区走,路边的侧柏长得齐整,叶子上还沾着晨露,偶尔有鸟叫从树影里钻出来。中间藏着个小人工湖,湖边垂柳的枝条扫过水面,漾开一圈圈波纹,石凳上坐着几位歇脚的老人,手里捧着刚买的菊花,轻声说着"去年来的时候这棵柳树才刚发芽"。路过生态葬区,看见几棵松树下立着小小的木牌,上面刻着名字和一句简短的话——"愿做松间风,常伴家人旁",没有夸张的石碑,倒多了份温柔的心意。

园区的服务比想象中贴心。奶奶腿不好,我们去便民服务中心借轮椅,工作人员立刻推出来,还特意蹲下来调了调扶手高度,笑着说"阿姨您试试,舒服不?"门口的引导员看见我们拎着大袋祭品,主动递来小推车:"这玩意儿轻,推着省劲。"旁边的电子祭扫机挺新鲜,扫个码就能线上献花、写留言,有个穿校服的姑娘正戳着屏幕,屏幕上跳着"爷爷,我这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一",字迹歪歪扭扭的,倒比烧纸更让人鼻子发酸。
价格是大家最关心的,我跟刚买完墓位的张阿姨聊了聊。她选的是中等生态墓,一万八,花岗岩石材,刻字免费,还送了个陶瓷小花瓶:"我看这位置挨着樱花树,春天能闻着花香,比市中心那些挤得慌的陵园强多了。"工作人员补充说,墓型分好几种——树葬不到一万,最环保;传统立碑墓从一万五到五万不等,湖边或樱花树旁的贵点,偏僻些的便宜;家族墓十万以上,能刻家族谱,适合想留个念想的家庭。"我们不搞虚的,价格都贴在门口公示栏里,没有隐形消费。"工作人员指着门口的牌子,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各项费用,倒让人放心。
走的时候快中午了,阳光透过樱花洒在石碑上,居然没觉得凄凉。便民服务中心飘出包子香,工作人员正给没吃饭的人送免费粥:"趁热喝,别饿着。"奶奶摸着轮椅扶手说:"以后我要是走了,也选这儿——能看樱花,能听鸟叫,还有人递热水,多好。"风里又飘来樱花香,落在我手背上,像奶奶的手轻轻拍了拍——原来最好的纪念,不是豪华的石碑,是能让人想起"家"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