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陵园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。上周陪朋友去郑州御泉森林陵园,她攥着户口本的手一直紧着,进门前还念叨“我怕工作人员催着买墓,怕问多了他们不耐烦”。结果刚推开大门,穿浅蓝制服的姑娘就笑着迎上来,先递了杯温温的茉莉花茶,轻声说“阿姨您先坐,想了解什么慢慢说,我们不急”——就这一句话,朋友攥着户口本的手松了松。
其实咨询陵园最怕“被推销”,但御泉的工作人员像摸透了家属的心思。朋友问“墓型有没有小一点的,我想留着和老伴以后一起”,姑娘没有立刻翻价格表,反而先问“阿姨您是想选树葬还是草坪葬?要不要先去看一下环境?”然后陪着我们沿着银杏道走,一边指给我们看“那片樱花树明年春天会开得很密,您要是想来看亲人,坐在石凳上晒晒太阳也舒服”。全程没有提“买”字,反而聊了很多“以后的陪伴”——比如园区会定期给家属发照片,告诉他们“您亲人的墓前,今天开了一朵小菊花”;比如每年清明,会帮不方便来的家属代扫,拍视频发给他们。朋友后来悄悄说“我本来想问‘会不会太贵’,但她讲这些的时候,我居然先想到‘我妈肯定喜欢这片樱花’”。

真正让朋友决定的,是办理手续那天的细节。她本来怕自己忘带资料,提前列了三张清单,结果工作人员接过清单扫了一眼,笑着说“阿姨您不用记,我给您整理成一份‘易带版’,身份证复印件我这儿能帮您印,死亡证明要是没带原件,拍张照片就行”。全程是“一对一陪办”,从填表格到签字,工作人员坐在旁边一笔一笔教,还不时说“阿姨您慢慢写,手酸了就歇会儿”。最让朋友感动的是,她突然想起“我妈生前喜欢听豫剧,能不能把她的收音机放在墓里?”工作人员没有说“不行”,反而问“阿姨您的收音机是电池的还是充电的?我们帮您做好防水处理,避免受潮”——连这样的小要求都能照顾到,朋友红着眼眶说“我妈要是知道,肯定会笑”。
后来碰到一位常来的张阿姨,她是去年把老伴葬在这里的。“我年纪大了,腿不好,每次来都是小周扶我上去”,张阿姨指着不远处的工作人员说,“上次我带孙子来,小周还帮我抱孙子,给我们买了冰淇淋——你看,他们不是‘做服务’,是真把我们当家人”。张阿姨说,今年清明下雨,她本来想不来了,结果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“阿姨您别来,我帮叔叔扫了墓,拍了视频给您发过去”,视频里,老伴的墓前摆着她常买的桃花,碑身擦得锃亮。“我当时就想,选这儿选对了”,张阿姨摸着碑上的照片,语气很轻,但很坚定。
其实判断一家陵园服务好不好,说到底是看“有没有把家属的感受放在第一位”。御泉的工作人员不会说“我们的服务是最好的”,但他们会记住张阿姨的腿不好,会帮朋友处理收音机的防水,会在咨询时先递一杯温水——这些“不刻意的贴心”,才是最打动人的。离开的时候,朋友摸着园区里的樱花树说“本来以为选陵园会很压抑,没想到这儿的人让我觉得,把妈妈放在这儿,放心”。

还有什么比“放心”更重要的答案呢?就像御泉的门口写着“让思念有处可依”,而真正的“可依”,从来不是冰冷的建筑,是那些把家属的心事放在心上的人——他们的一句“慢慢来”,一次“帮你办”,一个“我记得”,就是对“服务好吗”最好的回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