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郑州人心里,邙山从来不是一座“普通的山”——它是小时候跟着爷爷去上坟时,路边摘的酸枣树;是清明前后漫山的野菊花;是每年春节,后备箱里装着炸藕盒和枣花馍,沿着江山路往北走就能摸到的“思念终点”。今年不少人早早就问:“邙山墓园春节能祭扫吗?”答案藏在墓园门口刚贴的春联里:“能,但要顺着暖心事走。
邙山墓园的春节,从腊月二十八就“醒”了。保洁阿姨把主干道的落叶扫成小堆,装在印有“思念专线”的垃圾袋里;门口的大红灯笼串着线挂起来,灯穗子被风一吹,像在跟路过的人打招呼。今年还是要提前预约——微信搜“郑州市邙山墓园”公众号,点“祭扫预约”填信息,30秒就能拿到“电子通行证”。怕老人不会用手机?门口留了两个“红马甲窗口”,志愿者会帮着填表格,还递上一杯温热水:“叔,您坐这儿歇会儿,我帮您弄。”更贴心的是,墓园今年免费提供“思念花束”——门口的长桌上摆着白菊和百合,扫个码就能领,不少人把花放在墓碑前,摸了摸碑上的名字说:“妈,今年咱换个干净的方式,您闻闻这花香。”至于“能不能烧纸”?墓园在西北角设了“集中焚烧点”,有工作人员盯着,火星子刚冒头就被灭火器的水雾“裹”住,既让思念有处安放,也不让安全打折扣。
另一边,荥阳市的北邙陵园常被问“合法吗”,其实答案就写在“明面上”。北邙陵园的“根”扎在荥阳的“北邙片区”,和郑州邙山同属一条山脉,自古以来就是“安魂之地”,但“合法”从来不是靠“老话”撑着的——它有郑州市民政局颁发的《殡葬服务许可证》,编号“豫民殡服字第012号”,官网首页“资质公示”栏就能查到;还有荥阳市民政局2018年的批文,白纸黑字写着“同意设立荥阳市北邙陵园,经营范围为骨灰安葬、殡仪服务”。更简单的判断法是:正规陵园从不会“藏着掖着”——门口的公示牌上,民政部门的监督电话“12345”看得清清楚楚;缴费时给的发票,盖着“荥阳市北邙陵园殡葬服务专用章”;连官网的“常见问题”里,都直接贴了许可证的扫描件。要是还不放心,直接打荥阳市民政局的电话问:“北邙陵园有批文吗?”对方准会说:“有,编号能查。”

说到底,春节祭扫的内核从来不是“形式”,而是“心”。去邙山墓园,记得提前一天查好预约时间,别带大额纸钱;去北邙陵园,先看看官网的“资质公示”,或者打民政电话验证——正规陵园的“身份证”,从来不会藏在抽屉里。更要提醒的是,今年春节的风比往年硬,给老人带件厚外套,给孩子戴个帽子;擦墓碑时用软布,别刮花了刻字;说的话不用“讲究格式”,一句“爸,我今年涨工资了”“妈,孙子会喊奶奶了”,比什么都强。

老人们常说“心到了,礼就到了”。今年春节,不管是往邙山走,还是去荥阳北邙,带着花,带着话,带着对先人的想念,顺着规矩来,就是对“思念”最好的尊重。毕竟,那些藏在岁月里的牵挂,从来不是靠“烧多少纸”衡量的,而是靠“有没有认真记得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