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民政厅莲花山人文纪念公园如何?

  • 2025-11-09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沿着中原西路往西走,过了西四环的车流,路两边的杨树渐渐换成苍劲的油松,再拐过青石门牌上的“莲花山”字样,河南省民政厅莲花山人文纪念公园就隐在嵩山余脉的褶皱里。第一次来的人往往会愣神——没有高大压抑的石牌坊,没有冷色调的花岗岩围墙,入目是连绵的绿坡,油松排成整齐的行列,风穿过枝桠时,像谁在轻轻翻一本晒过太阳的旧书。

往里走才懂,“人文”不是贴在墙上的标签,是藏在每一步里的心意。主路畔的小广场,汉白玉浮雕刻着二十四孝的故事,“董永卖身葬父”旁配着小字:“中原的孝,是刻在骨血里的热乎气”;家训长廊的木牌上,从《颜氏家训》到本地老户的“耕读传家”,一位穿蓝布衫的老人举着手机给深圳的儿子发语音:“你看,咱爹当年说的规矩,这儿也刻着哩。”更意外的是名人纪念区,袁隆平的水稻模型、常香玉的戏服摆件前,总摆着游客送的鲜花——原来缅怀不止是亲人,更是那些照亮过中原的人。

最暖的是这里的“烟火气”。服务中心的姑娘指着生态葬示意图:“树葬的墓碑是块刻字的石头,埋在松树下,几年后就和树连成一体;花葬是骨灰混着花种,春天会开成二月兰海。”旁边办手续的阿姨接过话:“我家老头生前爱侍弄月季,选花葬的话,明年春天我来浇花,就像他还在院子里拨弄枝叶似的。”公园里的细节更贴心:免费导览员会扶着老人找位置,休息区摆着热水壶和急救箱,“心灵小屋”的淡蓝窗帘后,有志愿者陪着哭红眼睛的人聊聊心事——连悲伤都被温柔接住。

上周遇到一对情侣蹲在浮雕前拍视频,女孩说:“爷爷以前总讲这些故事,今天来这儿才算看懂。”男孩笑:“本来以为陵园压抑,没想到能边逛边学历史。”风里飘着槐花香,莲花湖的碎金里,一位老人坐在石凳上,摸着旧照片轻声说话。那一刻突然明白,莲花山不是“终点”,是“归处”——它让想念有了落脚的地方,让文化有了触摸的温度,让每个来的人,都能带着温暖继续往前走。

河南省民政厅莲花山人文纪念公园如何?-1

山脚下的出口立着块石头,刻着“心有归处,便是家”。踩着夕阳往回走,后视镜里的莲花山成了淡绿的影子,风里还带着松脂香。原来最好的纪念,从来不是悲伤的延续,是带着爱和记忆,好好活下去——这就是莲花山最动人的模样。

河南省民政厅莲花山人文纪念公园如何?-2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