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建设路往西延伸,过了新城区的银杏林不久,就能看见龙凤公墓的青灰色指示牌——沿着坡路往上走,两侧的侧柏刚抽了新枝,风里飘着远处香山寺的香火味。对土生土长的平顶山人来说,这不是一座冰冷的墓园,是父母晚年常坐在沙发上念叨的“以后要去的地方”,是清明时举着白菊花要找的“家”。2025年的春天,我跟着做了十年墓园业务的王姐走进去,才真正摸透了这里的价格里藏着的烟火气。
王姐的记事本里夹着刚更新的价格表,边角卷着毛,是常被客户翻的痕迹。“最受欢迎的还是经济型墓区。”她指着入口处的“福泽园”说,这里的单穴立碑起步价3.8万,双穴的话加1.2万——碑身是芝麻黑花岗岩,耐脏也耐看,碑顶雕着小福字,是本地老人喜欢的“实在样”。旁边的“祥安苑”是标准型,靠近中心花坛的双穴墓要6万出头,要是选汉白玉碑身得加5000块,“有个阿姨说,她妈一辈子爱干净,汉白玉的碑擦得亮,像老人年轻时的瓷碗。”再往里面走是“龙凤阁”精品区,临着人工湖的景观墓要10万往上,有几座带石桌石凳,王姐说上周有个小伙子定了,“他爸以前爱下棋,说在这里能找老伙计‘接着杀’。”
价格里的门道,藏在每一个细节里。位置是最直观的——靠近主干道或者能看见香山寺塔尖的墓,比角落的贵30%;材质也有讲究,同样是花岗岩,“中国黑”比“芝麻白”贵2000块,因为更耐风化;面积上,双穴墓的标准是1.2平米,要是想加个小围栏,得额外算0.3平米,每平米2000块,“有客户说,加个围栏像家里的小院,老人住着‘不孤单’。”还有些隐性费用得提前算清楚:管理费每年80块,一次性交20年能打9折;刻字费普通字体每字10块,烫金的要30块;去年新增的鲜花代祭服务是免费的,要是没时间来,打个电话就能收到工作人员拍的照片——“有个在深圳的姑娘,每月都让我们帮着放菊花,说‘像我在家陪妈’。”
其实对来选墓的人来说,价格从来不是唯一的秤砣。上周陪张阿姨来,她盯着“祥安苑”的一个墓位看了半小时,王姐以为她嫌贵,没想到她摸了摸碑前的草地说:“这地方下午能晒着太阳,我妈以前总坐在阳台晒被子,说太阳味儿像小时候的棉花糖。”张阿姨定了那个墓,比预算多花了8000块,却笑着说“值”——她把妈妈的照片放在碑前,阳光正好落在照片上,老人的笑容里带着暖。王姐说,常碰到这样的客户:有的要选“能看见火车道的”,因为父亲以前是铁路工人;有的要选“旁边有松树的”,因为母亲生前爱养松针;还有的特意选靠近儿童乐园的位置,“说孙子来扫墓能多玩会儿,老人能听见孩子的笑。”

走出龙凤公墓的时候,夕阳把侧柏的影子拉得很长,风里飘着远处传来的胡辣汤香味——那是山脚下小餐馆的味道,像极了平顶山人家里的早饭。王姐说,每天下班她都要在门口站会儿,看客户抱着骨灰盒进来,又抱着安心出去,“其实我们卖的不是墓,是给老人的‘最后一个家’——要能晒着太阳,能闻见熟悉的味儿,能让活着的人想起他们时,心里不是疼,是暖。”2025年的价格表还会变,但藏在价格里的这份温度,大概永远不会变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