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纪念公园怎么样谁清楚?

  • 2025-09-25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说起黄河,总让人想到它奔腾的气势,那裹挟着泥沙的浊浪,像一条黄色的巨龙,在中原大地上蜿蜒了千年。而黄河纪念公园,就像一位安静的讲述者,把这条母亲河的故事慢慢铺开,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,都能触摸到黄河的温度,听到历史的回响。

坐落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黄河岸边的黄河纪念公园,离市区不算远,却像是藏在喧嚣之外的一片净土。从市区开车过来,不过半小时车程,越靠近黄河,空气里的风就越带着水汽,夹杂着泥土的腥甜。公园门口没有华丽的招牌,只有一块朴素的石碑,刻着“黄河纪念公园”六个大字,旁边立着一块木牌,写着“黄河安澜,国泰民安”,八个字苍劲有力,让人心里一下子静了下来。

走进公园,最先让人放松的是这里的自然景致。沿着蜿蜒的木栈道往里走,两旁是高大的白杨树和垂柳,春天的时候,柳枝抽出嫩黄的芽,风一吹就像姑娘的长发;夏天树叶浓密,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来,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,走在下面一点也不热。栈道尽头是一片开阔的草坪,草坪中央有个小小的人工湖,湖里养着几只野鸭,见人来了也不怕,扑腾着翅膀游到岸边,歪着头看你手里有没有吃的。再往深处走,就能看到黄河的主河道了——不是想象中奔腾咆哮的样子,而是缓缓流淌的,河水是浑浊的黄色,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量,河面上偶尔有渔船划过,留下一道浅浅的波纹,过一会儿又慢慢平复,像什么都没发生过。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是好看,阳光把河水染成金红色,远处的河对岸是模糊的树影,天和水连在一起,分不清哪里是天,哪里是河,只觉得心里被一种辽阔的温柔填满了。

黄河纪念公园怎么样谁清楚?-1

不过黄河纪念公园最让人难忘的,还是它藏在风景里的“纪念”二字。这里不像普通公园那样只有花草树木,每一步都能踩到文化的印记。往里走不远,有一面长长的文化墙,青灰色的石头上刻着浮雕,从大禹治水时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的坚毅,到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的智慧,再到现代“南水北调”工程的宏伟,一笔一画都刻着中国人与黄河相处的千年故事。墙下的石板路上,嵌着一些玻璃展柜,里面放着老照片:上世纪50年代,村民们扛着铁锹在河堤上填土的场景;80年代,黄河边的孩子们在浅滩上摸鱼的笑脸;还有2000年以后,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启动时,工人在岸边种树的身影。照片已经泛黄,但那些鲜活的画面,让人仿佛能听到当时的笑声和号子声。

再往公园中心走,有一座“黄河魂”雕塑格外显眼。雕塑是青铜做的,一位皮肤黝黑的老农,手里牵着一头牛,牛背上坐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,老农的脚下是裂开的土地,却从裂缝里长出了几株翠绿的麦苗。雕塑底座刻着一行字:“水养人,人护水,生生不息。”站在雕塑前,突然就明白了“黄河魂”是什么——是对土地的眷恋,是与自然共处的智慧,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对“安澜”的期盼。旁边还有个小小的民俗展厅,里面摆着黄河沿岸的老物件:粗布做的头巾、陶土捏的面缸、竹编的簸箕,墙上挂着剪纸和年画,都是黄河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。讲解员阿姨说:“这些东西看着普通,可都是黄河文化的根呢,没有这些烟火气,黄河魂就少了点温度。”

来黄河纪念公园逛一圈,你会发现它不只是个看风景的地方,更像是一本摊开的书,每一页都写着黄河的过去和现在。适合带着孩子来,在文化墙前讲大禹治水的故事,让他们知道黄河不只是课本里的“母亲河”,更是一条有故事的河;适合和家里的老人一起来,在河边的长椅上坐着晒太阳,听他们讲讲小时候黄河边的趣事,说不定还能在老照片里找到熟悉的身影;也适合一个人来,沿着河边的步道慢慢走,看河水悠悠流淌,风吹过树叶沙沙响,心里那些烦躁的事,好像都会被这

黄河纪念公园怎么样谁清楚?-2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