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公墓一条街(郑州老坟墓地分布)?

  • 2025-10-01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清明刚过,我跟着父母去邙山扫墓,车刚下连霍高速,就看到路边飘着零星的白菊——卖纸扎的老人蹲在梧桐树底下,身边摆着叠得方方正正的金元宝,茶杯放在脚边,杯身印着褪色的“少林寺”logo。他见我们过来,笑着抬头:“要金元宝不?我叠的,针脚密,不容易散。”这大概就是郑州人嘴里的“公墓一条街”了。哪有什么真正的“一条街”?不过是几个主要公墓顺着邙山的走势排开,把山路染成了每年一次的“思念专线”。

北邙山对郑州人来说,是刻在骨血里的“风水执念”。小时候听爷爷讲,古代皇帝都想葬在这里,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老话传了上千年。现在邙山上的公墓挨着山根儿建,思念园、邙山公墓的墓碑顺着坡势铺下去,像给山穿了件带名字的衣裳。清明那天,山路上的车排成长龙,有人抱着包装精致的鲜花,有人提着装满供品的竹篮,还有小娃娃举着风车跑,风把纸扎的红灯笼吹得晃,倒不像扫墓,像一场带着牵挂的家庭聚会。我蹲在奶奶的墓碑前拔草,旁边的阿姨在擦父亲的墓碑,她边擦边说:“去年我爸还跟我一起扫,今年就换成我给他俩扫了。”风裹着她的话飘过来,我忽然懂了——这里不是冰冷的石头堆,是把思念熬成了能摸得着的温度。

往荥阳、新密方向走,老坟地多是村里的“集体记忆”。我有个荥阳乔楼的朋友,他们村的老坟地挨着村后的老槐树,树洞里塞着不知谁塞的香,树皮上刻着歪歪扭扭的“平安”二字。她小时候跟着奶奶去烧纸,奶奶蹲在坟前拔草,说:“你太爷爷以前是赶马车的,走南闯北跑洛阳,最后还是要回村里,说‘闻得到槐花香才睡得着’。”现在村里盖了新楼,老坟地却没动,旁边种了几棵桃树,春天开得满树粉,花瓣飘到墓碑上,倒把“死亡”衬得温柔了。上个月她回去,见村里的老人在坟地旁边搭了个小棚子,放着茶水和塑料凳——“以后扫墓的人累了,能歇会儿。”老人们说,这是“给祖先看的”,也是给后人留的暖。

再往东南的中牟、白沙走,老坟地沾着点“城市的边儿”。我去过九龙公墓,围墙外就是新建的小区,玉兰树刚抽新芽,墙里面的墓碑上刻着“生于1945,卒于2018”的字样。有次碰到个穿浅蓝外套的阿姨,正用湿毛巾擦墓碑上的灰尘,她的电动车停在旁边,后座绑着个纸做的“智能手机”。“我妈生前爱刷短视频,”她笑着说,“上次烧了个纸电视,这次补个手机——让她在那边也能看豫剧。”小区的保安路过,跟她打招呼:“张姨又来啦?”她点头:“对啊,我妈喜欢看这边的灯光,说像以前村里的煤油灯。”风从小区里吹过来,带着楼下早餐铺的豆浆香,倒把“阴阳两隔”的距离,吹得近了些。

郑州公墓一条街(郑州老坟墓地分布)?-1

其实郑州哪有什么“公墓一条街”?不过是几个主要公墓顺着交通线排开——邙山靠连霍高速,西南接郑少洛高速,东南连京港澳高速。坊间的“一条街”说法,更像老郑州人给思念找的“坐标”:提到邙山,就想起爷爷的老话;说到荥阳,就念起奶奶的槐花香;说起白沙,就记起母亲的短视频。这些散在郊区的老坟地,不是城市的“边角料”,是老郑州人的“根”——就像卖纸扎的老人说的:“人走得再远,总得有个地方能‘回’。”

清明那天,我在邙山的山路上遇到个穿校服的小姑娘,她抱着一束向日葵,蹲在墓碑前轻声说:“奶奶,我这次考试

郑州公墓一条街(郑州老坟墓地分布)?-2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