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裹着桐花的香,郑州城郊的树影里,已经有不少人捧着鲜花往云鹤生态艺术陵园的方向走。最近总能收到读者的留言:"今年清明,云鹤开门吗?"其实不用猜,那扇被藤曼绕着的铁门,早早就为思念敞开了。
今年清明节,云鹤的开门时间比往常提前了半小时——从清晨6点就亮起了门口的路灯,直到傍晚7点才会合上。负责开门的王师傅说,每年这几天,总有人天没亮就来,有的是想赶在第一缕阳光里和故人说说话,有的是怕晚了堵车。所以园区特意调整了时间,连门口的便民服务点都提前摆好了:免费的矿泉水、擦手的湿纸巾,还有志愿者熬的姜茶——毕竟清晨的风还带着凉意,喝一口暖到心里。
走进云鹤,你会忘了这是座陵园。小路两旁的二月兰开得像片紫雾,墓碑藏在冬青和桂花丛里,有的刻着"爸,我学会做你最爱的红烧肉了",有的嵌着一张旧照片:逝者穿着八十年代的蓝布衫,笑着站在天安门广场前。去年刚建成的"思念花园"里,种着家属们带来的花种——张阿姨的先生喜欢月季,她就种了满垄的"红双喜";李叔叔的女儿爱多肉,他把一盆桃蛋放在墓碑旁,说"丫头生前总嫌我不会养,现在我每天来浇水,终于养得胖嘟嘟的"。管理员说,这里没有"扫墓"的说法,叫"来看望家人",所以连保洁阿姨打扫的时候,都会轻轻擦过墓碑上的字,像在拂去亲人肩头的灰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虽然门开着,有些规矩得记牢。园区里不能烧纸,只能用电子蜡烛或者鲜花代替——不是不让你表达思念,是怕火星子烧了那些刚冒芽的花。停车的话,门口的停车场有200个车位,早来的话可以停到靠近入口的位置,晚了也别慌,志愿者会引导你停到临时车位。如果找不到墓碑,直接去门口的服务台,报上逝者的名字,志愿者会拿着平板帮你查编号,甚至带你过去——毕竟园区太大,怕你绕晕了。
昨天遇到一位来祭扫的姑娘,她抱着一束向日葵站在墓碑前,轻声说:"妈,我换工作了,新公司楼下有你爱吃的糖炒栗子,下次带你来尝。"风掀起她的衣角,吹得向日葵晃了晃,像妈妈的手摸了摸她的头。其实清明从来不是悲伤的节日,是把藏了一年的想念,摊开晒晒太阳的日子。云鹤的门开着,等着每一个想"回家"的人,带着花,带着话,带着那些没说出口的"我很好",走进这片有花有树的地方,和故人碰个面。
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,园区里飘起了饭香——不是食堂的味道,是家属们带来的便当。有的在墓碑旁摆上一盒饺子,有的铺块布,放着故人爱吃的酱牛肉。风里混着花香和饭香,像极了小时候家里开饭的样子。原来最动人的思念,从来不是哭着说"我想你",是带着你的味道,继续好好活着。
所以啊,清明的云鹤,门开着。带着你最想说的话,带着故人爱吃的东西,来看看吧。毕竟,想念这件事,从来都不需要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