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辉市墓地,龙居山陵园如何?

  • 2025-10-02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清明前后,卫辉的老人们总爱往西南郊走。提个布袋子,装着苹果、馒头和叠好的金元宝,顺着比干大道往南,过了唐岗水库的粼粼波光,就能看见龙居山陵园的石牌坊——汉白玉雕着云纹,门楣上的"龙居山"三个字是本地书法家写的,笔锋里带着点卫辉人的实在。

龙居山的位置选得巧,坐落在太行山余脉的浅丘上,既沾了山的稳当,又离水不远——唐岗水库的支流绕着陵园西边流,夏天能听见蛙鸣,冬天能看见薄冰。距离市区不过半小时车程,公交能到门口,自驾有免费停车场,连骑自行车来的老人都能顺着专用慢行道往上推。"不用跑远路,想他了就来看看",这是住在健康路的王阿姨最常说的话,她老伴埋在3区的紫薇丛里,"春天紫薇开得艳,跟他生前种的那盆一样"。

进了陵园大门,第一感觉是"不像墓地"。两排合抱粗的侧柏站成绿拱廊,枝叶交织着挡住正午的太阳,风一吹就漏下碎金似的光斑。青石板步道顺着山势蜿蜒,缝隙里长着三叶草和小蓝花,踩上去软乎乎的,连拄拐杖的老人都不用怕滑。墓区没有挤成一排的水泥碑,反而像把"家"搬来了——每排墓位之间留着宽宽的绿化带,种着月季、冬青和银杏,有的墓碑上刻着"爱妻李淑兰 生前爱养君子兰",旁边真的摆着一盆开得正艳的君子兰;有的刻着"父亲王德福 喜欢听豫剧",墓前放着个旧收音机,电池还是新的。工作人员说,这些都是家属自己摆的,陵园从不拦着,"思念本来就是活的,不是刻在石头上的"。

卫辉市墓地,龙居山陵园如何?-1

服务这件事,龙居山最懂卫辉人的"心"。门口的接待室永远有热水,冬天摆着暖手宝,夏天放着绿豆汤。上回跟张婶去给她老伴扫墓,刚停好车就有个穿浅蓝制服的小姑娘过来扶她:"阿姨,您要找3区的李叔吧?我带您走,这段坡有点陡。"小姑娘手里还拿着个小喷壶,路过几座墓碑时,顺手给人家的盆栽浇了点水——原来是前几天家属带来的长寿花,快干了。张婶说,去年她想给老伴换个带浮雕的墓碑,工作人员陪着她选了三天:"从石材颜色到字体大小,连刻字的深浅都跟我商量,最后做出来的碑像极了老伴生前写的毛笔字,连笔锋的弯度都一样。"清明的时候更热闹,陵园会免费发菊花,还搭了个小帐篷,给没带工具的人提供扫帚和抹布——"擦干净墓碑,跟他说说话,才像回了趟家"。

最让人暖心的是,龙居山把卫辉的"根"藏进了每一寸土里。陵园西北角有个"卫辉英烈纪念园",十几块青石碑立在松柏下,刻着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里牺牲的本地烈士名字。清明那天,我看见一群小学生举着花过来,带队的老师指着一块碑说:"这是'小白杨烈士',他19岁就去了朝鲜,遗物里有半本没写完的日记,最后一句是'想回家吃妈妈做的捞面条'。"旁边的工作人员赶紧补充:"去年烈士的妹妹来了,82岁,抱着碑哭了半小时,说'终于找到你了'。"还有不少老人来问"传统祭祀怎么弄",陵园特意印了小手册,用卫辉方言写着:"供品要摆三样,苹果代表平安,橘子代表吉祥,馒头要放三个——单数是'生',双数是'死',可别弄错了;烧纸要在墓前画个圈,留个小口朝老家方向,这样先人的钱才不会被抢。"连烧完纸的灰,工作人员都会帮忙收进袋子里,说"风大,别吹得满天飞,对先人不敬"。

其实对卫辉人来说,选墓地从来不是选块冰冷的石头,是选个"能常

卫辉市墓地,龙居山陵园如何?-2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