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选墓地,她攥着皱巴巴的存折站在万福金象陵园门口,仰头看了眼门口的石狮子问我:“这地方的墓一平得多少钱?不会比我当年买的老房子还贵吧?”其实这也是最近半年来,我听到最多的问题——郑州老城区的人总觉得“选墓像买房”,但每一分钱都要花得对得起长辈的托付。
万福金象陵园在二七区侯寨乡,离南四环不到10公里,开车沿大学南路往南,过了侯寨大桥就能看到指示牌。我第一次去是去年清明,园区门口的梧桐树刚抽新芽,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去,能闻到侧柏的清苦味,路两旁的银杏还没黄,但已经能想象秋天满树金黄的样子。更巧的是,园区东侧挨着南水北调运河的支流,水面飘着几株睡莲,风一吹,涟漪把远处的白云揉碎——张阿姨说,“这地方不像陵园,倒像我老家的后园子”。
说到价格,一平多少钱”是个有点笼统的问题。园区的王经理跟我说,他们的墓型分三类:最常见的传统立碑墓,面积大概1.5-2平方米,价格从3.8万到8.5万不等。比如靠近主干道、采光好的“福位”,用的是山东白麻花岗岩,雕刻着松鹤图案,要6万多;而靠里面一点、挨着竹林的,材质是普通芝麻灰,价格大概4万出头。还有生态墓,比如树葬或者花坛葬,面积只有0.5-1平方米,价格1.2万到2.8万,适合想“入土为安”又想节约土地的家庭——张阿姨的儿子一开始想选树葬,但张阿姨摇头:“我怕以后你们找不到我在哪棵树底下。”最后她选了个1.8平方米的立碑墓,位置在银杏林旁边,石材是浅灰色的芝麻白,刻了老伴生前最爱的“梅兰竹菊”,算下来每平方米大概28000多。
但选墓真的不是“看单价”这么简单。我跟张阿姨说,首先得看手续——万福金象有正规的《经营性公墓许可证》和《国有土地使用证》,这是最基本的“安全牌”;然后看环境,比如园区有没有防滑的步道(毕竟长辈祭祀容易摔),有没有遮雨的凉亭(夏天祭祀不会晒得慌);还有服务,比如园区有没有定期修剪草坪,有没有免费的保洁擦墓碑——上回我碰到一个大爷,说他之前选的陵园,墓碑上的字才两年就掉漆了,找物业还没人管,“比菜市场的摊子还不靠谱”。张阿姨最后拍板的时候说:“我不是图便宜,是图这地方能让我想起老家的院子,以后你们来看看我,也能坐在银杏树下歇会儿。”
其实那天离开的时候,我看见园区的工作人员在给一棵小树苗浇水,树苗旁边立着个小牌子,写着“2023年清明种植”。风把牌子吹得晃了晃,我突然明白,选墓地从来不是“买一块地”,是给思念找个落脚的地方——就像张阿姨说的,“钱花得值不值,要看以后来的时候,会不会觉得‘妈在这里,很安心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