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郑州街头,总能看到提着祭品的老人沿着花园路往北边的古荥镇去——对于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来说,"找一块安心的归处"从来不是忌讳,而是对生命最后的温柔交代。这些年城市框架越拉越大,不少陵园在四环外冒出来,可"正规"两个字,才是压在心里的"定盘星"。
说到郑州的正规陵园,绕不开刻在基因里的"北邙情结"。北邙南山陵园就坐落在北邙山南麓的惠济区古荥镇,紧挨着黄河游览区的老堤岸,站在园区里能看见黄河滩的芦苇荡——这种"背倚邙山、面眺黄河"的格局,正好戳中了老人们"枕山面水"的讲究。再往西边的荥阳走,云鹤生态艺术陵园藏在索河岸边的林子里,主打"生态葬":树葬的墓碑是嵌在柏树下的铜牌,花葬则是把骨灰和着花种埋进土里,春天能开出一片二月兰,不少年轻人陪着父母去看,说"这样好像从来没离开过"。新密的御泉森林陵园更像个"森林公园",伏羲山的余脉裹着它,园区里的松树都有几十年树龄,风一吹,松涛声能盖过远处的车响,连管理处的师傅都说:"夏天来这儿,比市区凉快5度。"新郑的始祖山塔陵园则沾着轩辕黄帝的"文脉",园区大门正对着始祖山的主峰,里面有座黄帝文化纪念馆,不少家族选在这里,把族谱和骨灰一起放进去,连起祖孙三代的牵挂。
最常被问起的"北邙南山陵园是不是合法",其实答案就写在"证件"和"日子"里。首先看"硬家伙":它有惠济区政府颁发的《国有土地使用证》,用地性质是"殡葬用地",没有占耕地;然后是《河南省殡葬服务许可证》,编号豫民殡服字第0012号,在省民政厅官网能查到;最后是郑州市民政局的"年度备案"——从2008年运营到现在,每年的"郑州市正规殡葬服务机构名单"里都有它。更实在的是"日子":园区里有20多个工作人员,每天早上8点就开门,清明的时候会搭临时遮阳棚,给祭祀的人送免费的矿泉水;去年冬天,有位老人的墓碑有点倾斜,打个电话,当天下午师傅就带着工具来修了。邻居李叔是2015年买的墓,他说:"我每年来两次,看着园区里的树越长越粗,管理越来越细,就知道没选错。"
选正规墓地不用听"天花乱坠"的宣传,记三个"笨办法"就行:第一,先查"两证一备案"——土地使用证、殡葬服务许可证、民政部门的备案表,这三个是"硬门槛",少一个都别碰;第二,实地走一圈——看园区的路是不是平整,垃圾桶有没有满,管理处的办公室是不是有人值班,连卫生间的干净程度都能看出运营水平;第三,问"过来人"——小区里的老人、做殡葬行业的朋友,甚至网上的本地论坛,只要有人说"这个陵园有纠纷",赶紧绕路。毕竟,墓地是要放一辈子的,"稳当"比什么都重要。
傍晚的时候,站在北邙南山陵园的观景台上,能看见黄河的落日把天空染成橘红色,风里飘着远处农田的麦香。旁边有位阿姨摸着墓碑上的名字,轻声说:"你看,这儿能看见黄河,能听见鸟叫,比城里的楼舒服多了。"那一刻突然明白,所谓"正规",不过是让活着的人相信:那个人,真的"住"在了一个"安心"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