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郑州人提起北邙,首先想到的是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老话。黄河北岸的邙山余脉,自古以来就被看作“身后安歇的好地方”,但如今的黄河北邙陵园,早已跳出了“墓碑成排”的传统框架。去年帮家里长辈选墓时,我特意去园里转了转——进大门是两排高大的银杏树,风一吹,金黄的叶子落得满地都是,树下散落着几个刻着名字的小石板,旁边立着“生命树区”的木牌,原来这就是生态葬的天地。
最受欢迎的生态葬类型,要数树葬。北邙的树葬区种满了银杏、国槐、白玉兰这些长寿树种,每棵树都有自己的“主人”。工作人员介绍,树葬是将骨灰装入可降解的陶瓷坛,埋在树根周围的土壤里,之后在树干上挂一块刻有逝者姓名的金属牌,或是在树旁铺一块小巧的石质铭牌。价格方面,树种和位置是关键:像银杏这种寓意“长寿吉祥”的树种,前排位置大概要8万元左右;国槐、法桐这类常见树种,3-5万元就能选到不错的位置。我蹲在一棵白玉兰树下,指尖掠过树干上的铜牌——“李淑兰之树”,旁边一行小字“愿你如玉兰,岁岁绽春枝”,瞬间让人觉得,这样的纪念比高大的墓碑更有温度。
更浪漫的要数花葬。北邙的花葬区是一片月季园,红的、粉的、黄的月季开得热热闹闹,像一片彩色的云。工作人员说,花葬是把骨灰与花种混合,埋入花池的土壤中,待春天来临,花苗破土而出,整个花池便成了逝者的“另一种生命形态”。花葬的价格比树葬稍低,大致在2-6万元之间,前排向阳的花池价格略高,后排的则更实惠。我旁边有位阿姨正在给花池浇水,她笑着说:“老伴生前最爱养月季,现在每天来浇浇水,就像他还在旁边念叨‘你浇多了,花要烂根’。”风里飘来月季的香气,没有传统墓园的压抑,只有淡淡的温暖。
草坪葬则是生态葬里最“低调”的存在。北邙的草坪葬区是一大片马尼拉草坪,平整得像块绿绒毯,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小小的石质铭牌,刻着姓名和生卒年,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到。草坪葬的价格最为亲民,1.8-5万元就能选到合适的位置,很适合预算有限但追求环保的家庭。工作人员说,草坪的维护很用心:每周修剪一次,春天撒草籽补苗,秋天扫落叶,“不让草坪有一点荒,就像逝者从未离开”。我摸着草坪上的铭牌,刻着“王建国 1952-2022”,旁边一行小字“愿你在绿里,永远温暖”,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带我在草坪上放风筝的场景,原来最温柔的纪念,就是让逝者融入熟悉的风景。
其实现在选择生态葬的人,早已不是“为了省钱”那么简单。传统墓碑占土地、易过时,每年扫墓还要擦碑、摆供品,有时会让人觉得沉重;而生态葬不同——给树浇浇水,给花施施肥,摸一摸草坪上的铭牌,就像和逝者聊家常:“今年玉兰开得早”“月季又出了新品种”“草坪又绿了,你看这草多软”。这种互动,比烧纸更有温度,也更符合现代人的“轻纪念”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生态葬采用可降解材料,不会污染土壤,也算为子孙留下一片干净的土地。
选生态葬时,还有几点要注意:一是位置,树葬要选光照好、树干粗壮的树,花葬要选排水好的花池,草坪葬要选离入口近的位置,方便日后祭拜;二是服务,要问清楚陵园有没有专门的生态葬维护团队,比如树的修剪、花的养护、草坪的打理,这些细节直接影响日后的纪念体验;三是个人需求,逝者生前爱花就选花葬,爱树就选树葬,喜欢安静就选草坪葬,选适合的,比选贵的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