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郑州人的记忆里,邙山总带着点烟火气。小时候跟着爸妈坐16路公交去黄河游览区,挤在人群里啃着煮玉米,风里裹着黄土和河水的腥甜。如今再往邙山走,除了景区的热闹,更多人是冲着那片被松柏盖着的陵园——邙山陵园,成了很多郑州人最终的“家”。
邙山陵园的位置挑得巧,正好在邙山的半山腰,往上能摸得到太行余脉的余韵,往下能望到黄河的波浪。进了门不用急着找碑,先沿着石板路走两步,两旁的侧柏长得比人高,枝叶缝里漏下的阳光碎在地上,像撒了把金屑。再往前,能看到几株老槐树,树洞里塞着游客塞的小纸条,大概是给故人的悄悄话。远处的黄河水泛着淡金色,风一吹,连陵园里的草香都带着点河水的味道。这里的碑石不像有些陵园那样挤得慌,每块碑都留着半米宽的空隙,像是给逝者留了片能呼吸的小天地。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其实像菜市场的菜——得看“品相”。陵园里的碑不是统一标价的,位置、材质、大小都能影响价格。比如靠近入口的“入门款”,碑身是普通的深灰色花岗岩,刻字简单,面积大概0.8平方米,价格差不多1万2到2万5;要是想选个能看黄河的“景观位”,碑型换成流线型,材质用汉白玉或者芝麻白,表面抛得发亮,价格就涨到3万5到7万;还有那种家族用的大碑,能刻三四个人的名字,碑前有小香炉和石桌,价格就得10万往上了。销售说,平时卖得最好的是3万到5万的中档碑,位置不偏,材质也耐用,大多数家庭都能接受。其实价格背后藏着实在——比如同样是花岗岩碑,邙山的碑身厚度比有些陵园厚2厘米,销售说“这样能扛住北方的风,不会裂”。
除了价格,联系电话也是大家常问的。之前帮朋友查过,邙山陵园的官方电话是0371-6325xxxx(具体以官网最新信息为准)。不过要提醒一句,现在号码更新快,最好先去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确认,别打错了空号。其实更建议亲自跑一趟,毕竟图片里的黄河不如实地看的鲜活。从市区自驾的话,走连霍高速到邙山出口,下来左转大概1公里就到了,路两边有红底白字的指示牌,不会迷路;坐公交的话,16路、游16路都到黄河游览区站,再往山上走10分钟,就能看到陵园的大门。上次去的时候,门口的保安还主动指了条近路:“从那边的小台阶上去,能少走50米。”
其实选陵园哪能只看价格和电话?我有个邻居阿姨,之前听人说某陵园便宜,直接定了,结果清明去祭扫,发现墓碑上全是鸟粪,园区里的路坑坑洼洼,找管理员半天找不到。邙山陵园这点倒让人放心——门口的接待中心亮堂堂的,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主动迎上来,问你是想了解碑型还是找已故的亲人;园区里的路都是柏油路,轮椅推起来也稳;每排碑旁边都有绿色的垃圾桶,不会看到散落的纸钱;甚至还有个小超市,卖矿泉水和祭扫用的白菊花,价格跟市区差不多。上次碰到个工作人员在给松柏浇水,他说:“这些树是去年种的,过两年长得更高,能给碑挡点夏天的太阳。”细节里的用心,比价格标签更让人踏实。还有交通,要是老人经常要去祭扫,得看有没有直达公交——邙山的16路公交从火车站出发,全程40分钟,老人坐着也不累;停车场能停200多辆车,清明的时候虽然人多,但保安会疏导 traffic,不会堵得慌。
离开的时候,正好碰到一队人捧着骨灰盒进来,家属穿着素色的衣服,手里捧着一束白菊花。陵园的工作人员帮忙扶着骨灰盒,轻声说:“这边走,位置我已经留好了,能看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