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公里外的北邙山上是黄河北邙陵园还是北邙陵园还是邙山陵园?

  • 2025-10-13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周末清晨的风里还裹着桂香,爷爷攥着张边角卷起来的纸条敲我房门,说当年抗美援朝的老战友临终前念叨“北邙山上的那个陵园”,现在想赶在重阳节前过去祭拜。我揉着眼睛打开导航,输入“北邙陵园”三个字,屏幕上突然跳出来三个结果——黄河北邙陵园、北邙陵园、邙山陵园,地址都指向三十公里外的北邙山,连图标都长得差不多,我对着爷爷皱起眉:“这仨到底是一个地方不?

说起北邙山,洛阳人的记忆里总带着点潮湿的烟火气。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去上坟,她攥着我的手往土坡上爬,嘴里念叨“生在苏杭死葬北邙”,说当年武则天的侄儿就埋在这山窝子里,连诗仙李白都写过“北邙冢墓高嵯峨”。那时候我蹲在路边捡松果,看远处的洛河像条银带绕着山走,奶奶拍着我肩膀笑:“你看这山,背靠着崤山,脸对着洛河,老辈人说这是‘青龙抱穴’,所以从汉朝到现在,谁都想往这儿挤。”后来我查资料才知道,北邙山其实是秦岭余脉,最高处才三百多米,可就因为占着“背山面水”的风水,成了中原人心底最亲的“归处”。

30公里外的北邙山上是黄河北邙陵园还是北邙陵园还是邙山陵园?-1

为了弄清楚名字的事儿,我跟爷爷坐了四十分钟公交到北邙山脚下。路边卖胡辣汤的阿姨端着碗凑过来,听我问“黄河北邙陵园”,把勺子往锅里一戳笑出声:“啥黄河以北?咱北邙山从来都在黄河南岸!那是外地人听岔了,把‘北邙’当成‘河北’,其实咱这儿连黄河的影子都得站在山顶才看得见。”往前走到陵园入口,扛着锄头的张叔正给门口的柏树浇水,他抹了把汗说:“我打小在这儿长大,这陵园八十年代建的时候就叫‘北邙陵园’,老洛阳人懒,把‘北’字省了,张嘴就喊‘邙山陵园’——你看那棵老槐树,还是我爹当年种的,就在陵园门左边第三棵,找着它就找着地方了。”

跟着张叔的指引走进陵园,守陵的王伯正蹲在台阶上擦石碑。爷爷递过去一根烟,问:“您说这陵园到底叫啥名?”王伯把烟夹在耳朵上,用袖口蹭了蹭石碑上的青苔:“登记证上写的是‘北邙陵园’,可附近的老人们都叫‘邙山陵园’——就跟你叫你家娃‘小柱子’,上户口写‘张柱’一个理儿。前儿还有个郑州来的小伙子,拿着导航绕了三圈,我跟他说‘你闭着眼往山上走,闻着松针味就到了’。”爷爷摸着石碑上的刻字点头,忽然指着远处的洛河说:“对,就是这股子味儿,跟老战友说的一样,站在这儿能看见洛河的波纹。”

离开的时候夕阳把山尖染成了蜜色,爷爷把那张皱巴巴的纸条塞进外套内兜,说:“不用记那些名字了,下回再来,顺着松树林走就行。”我回头看陵园门口的石狮子,它的眼睛里映着洛河的光,忽然想起奶奶当年说的话——“名字就是个记号,就跟你小时候叫‘小囡’,长大了叫‘小棠’,可你还是你”。那些在导航里跳来跳去的名称,不过是世人给山和陵贴的标签,而真正刻在洛阳人骨血里的,是北邙山的土味,是洛河的水声,是老辈人对着山窝子说“这就是家”的笃定。

风里忽然飘来松针的香气,爷爷拽了拽我的袖子:“走了,回家给你煮小米粥,放你最爱的蜜枣。”我看着他的白发在风里飘,忽然觉得那些绕人的名字一点都不重要了——就像北邙山从来都不介意别人叫它“邙山”,陵园也不在乎登记本上写的是“北邙”还是“邙山”,它们就在那里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