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刚下班,就接到姑姑的电话,声音里带着急:“你哥出国了,我想起你爸的墓位联系人还是他,要是以后有什么事可怎么办?”我赶紧安抚:“别急,我明天陪你去龙凤公墓的售后办事服务中心问问。”其实我心里也没底——之前听人说过,有些墓地卖完就不管了,售后要么找不到人,要么推三阻四,真怕姑姑再受委屈。
第二天早上,我先打了服务中心的电话,没想到刚响两声就接了。接线的姑娘声音很稳,问清楚是要变更墓位联系人后,一一列了需要的资料:身份证、亲属关系证明、原墓位合同,末了还加了句:“阿姨要是不方便爬楼梯,我们有便民服务车,到门口喊一声就行。”挂了电话,姑姑念叨:“这姑娘说话真贴心,比我上次去银行强多了。”
到了服务中心,门口的导诊台大姐一眼就看见我们,笑着迎过来:“是要办联系人变更吧?跟我来这边。”大厅里很亮,沙发上摆着茶水和报纸,墙上贴着手绘的办事流程,连“如何填写变更申请表”都画了示意图。窗口的工作人员姓王,接过资料翻了翻,说:“阿姨,您的亲属关系证明有点旧,不过能看清公章,我帮您备注一下,不用再补了。”姑姑愣了愣:“我还怕要回去找呢,这可省大事了!”王姐一边录入信息,一边跟我们聊天:“叔叔的墓位在松园区吧?昨天我们刚浇过花,您要是有空,可以去看看,草都剪得整整齐齐的。”
等办完手续,已经快十一点了,姑姑突然想起:“哎,我昨天把墓碑上的字擦花了,能不能帮忙补一下?”王姐立刻说:“没问题,我让维修组的师傅现在过去,您要是不急,跟我去看看?”跟着师傅到了墓区,师傅从工具包里掏出小刷子和漆,蹲在墓碑前仔细补字,阳光照在他背上,汗珠子顺着衣领往下掉。姑姑凑过去看,轻声说:“小伙子,慢点儿,不急。”师傅抬头笑:“阿姨,这字得补匀了,不然下雨会渗进去。”补完字,他还掏出块干布,把墓碑擦得锃亮,连缝隙里的灰尘都没放过。
往回走的时候,姑姑摸着口袋里的服务卡,上面写着“24小时服务热线”“专属客户经理”,她转头跟我说:“原来买墓不是结束,是有人接着帮我们照顾你爸。”我看着远处的松柏,风里飘着桂花香——其实我们要的哪里是多好的服务?不过是有人把我们的心事放在心上,把逝者的安宁当成事罢了。
后来我才知道,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季度都会给家属发温馨提示,雨季提醒注意墓位排水,清明提醒错峰祭扫;要是家属不在本地,还能帮忙代扫,拍视频发过来;有一次邻居张奶奶的墓位旁边长了杂草,打个电话,半天就清理干净了。
昨天路过服务中心,看见门口摆着新到的菊花,几个工作人员在整理便民箱——里面有雨伞、老花镜、急救包。透过玻璃门,能看见里面有人在跟家属聊天,笑声飘出来,像春天的风。忽然想起姑姑说的那句话:“能把售后做成这样,是真的把我们当家人了。”
其实对于失去亲人的人来说,最珍贵的不是多么豪华的墓位,而是有人愿意在往后的日子里,帮你把思念的细节照顾好——比如补好墓碑上的字,比如记得墓区的花该浇了,比如在你慌的时候,有人说“别急,我帮你”。龙凤公墓的售后办事服务中心,没说过什么“五星级服务”的口号,却用一件一件的小事,把“陪伴”两个字写进了每一次服务里。
现在姑姑逢人就说:“要是你们有亲戚要办墓地的事,就找龙凤的售后,比自己孩子还贴心。”我知道,她不是在夸服务,是在说,那些曾经以为会断了的牵挂,有人帮她接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