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人对始祖山的记忆,大多藏在小时候的庙会里——山脚下的槐花串成串,糖稀画摊前围满孩子,大人们举着香往黄帝祠走,山风里飘着烧纸的淡烟。后来慢慢知道,山脚下多了个始祖山陵园,背靠始祖山主峰,面朝双洎河,不少郑州人把亲人安葬在这儿,图的就是"挨着老祖宗"的踏实。
说到去始祖山陵园,最实在的问题还是"有多远"。从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出发,自驾的话走大学南路最顺,顺着这条路一直往南,过新郑市区再走15公里左右,路两边的杨树越来越密,就能看见"始祖山陵园"的牌子了;或者走郑栾高速,从始祖山站下高速转始祖山大道,全程60公里出头,不堵车的话1小时10分钟准到。要是不想开车,坐地铁2号线到南四环站,出来转新郑12路城乡公交,终点站离陵园就几百米,就是公交间隔得等20分钟,全程大概1个半小时。对了,陵园门口有个小型停车场,平时空位多,清明或者周末得早去,不然得停在路边的树荫下。
至于"现在能去吗",上周刚陪亲戚去过的朋友说,开放得很正常。门口的安保师傅会让扫场所码,测下体温,不用提前预约,但最好戴个口罩——山上风大,吹得脸疼,戴口罩还能挡挡灰。进去之后发现,陵园里多了些新规定:不让烧高香,不让放鞭炮,连纸扎的房子车子都不让带,只能用鲜花或者环保香。朋友说,一开始还觉得麻烦,后来看见工作人员举着"用烧纸换鲜花"的牌子,就换了一束菊花,放在亲人墓前,风一吹,花瓣飘起来,倒比烧纸更安静。园区里的保洁阿姨说,这规定是去年开始的,"始祖山是咱的根,得把这儿的环境守住"。
其实始祖山陵园最让人安心的,从来不是距离,是那份"根"的感觉。站在墓区里抬眼,能看见始祖山的主峰,山顶的黄帝像在阳光下闪着光,山脚下的双洎河缓缓流着,像在讲老故事。陵园里的树长得密,柏树林里能听见鸟叫,银杏林到了秋天全是金黄,还有几座石亭子,能坐下来歇会儿,想想小时候跟着大人爬始祖山的日子——那时候总嫌山路长,现在才懂,原来最长的路,是"回家"的路。
上周去的朋友说,离开的时候,看见一位老人坐在石亭里,对着始祖山的方向发呆。问她在想什么,老人说:"我家老头子在这儿,我每星期来一次,坐在这儿看看山,就像他还在身边陪着我。"风掀起她的衣角,远处传来松涛声,像在回应她的话。
其实对郑州人来说,始祖山陵园从来不是一个冰冷的地名,是藏在岁月里的牵挂,是"不管走多远,总能回来看看"的安心。距离不远,交通顺,现在也能去——最重要的是,那儿有始祖山守着,有老祖宗的气息裹着,像家里的门,永远开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