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郑州的陵园,很多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郑州人,第一反应总会想起邙山陵园——不是因为别的,实在是它的位置太“有辨识度”,连带着那份沉淀了几十年的烟火气,让不少家庭把这里当成了亲人最后的“家”。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地址。邙山陵园坐落在郑州市惠济区邙山南路东段,背靠邙山主峰,面朝滔滔黄河,旁边就是郑州人熟悉的黄河游览区——打个比方,要是从市区出发,沿着江山路一直向北,过了黄河公路大桥不远,就能看到陵园的指示牌;或者坐公交的话,乘18路、游16路到黄河游览区站下车,再步行个十分钟左右就到了。自驾的话更方便,从连霍高速惠济站下,沿着邙山南路往东开五分钟,路边的松柏阵就是标志,不用怕找不到。
说到环境,邙山陵园的“天赋”真是老天爷给的——邙山本身就是郑州难得的“靠山”,山体连绵起伏,土层深厚,加上黄河水在山脚下蜿蜒流过,连老人们都说“这是块能安下心的地方”。进了园区更直观:主干道两旁的苍松翠柏都有几十年树龄,枝桠遮天蔽日,夏天走在里面连太阳都晒不到;沿着步道往上走,每隔几十米就有个石制的凉亭,亭子里摆着石凳,累了能歇脚;春天的时候,园子里的桃花、杏花热热闹闹开一片,秋天银杏叶落得满地金黄,连祭扫都不像想象中那么沉重,倒像带着亲人去“逛了趟有风景的园子”。
去过邙山陵园的人,大多会提到这几点贴心之处:首先是墓型选得够多——想要传统墓碑的,有花岗岩、汉白玉的经典款;喜欢生态葬的,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都有,连最近流行的“家庭纪念林”都能找到,一棵树底下埋着一家人的骨灰,旁边种着亲人喜欢的花,比普通墓碑更有温度。然后是服务够“接地气”:园区有免费的接送班车,每周六日从市区的几个主要站点发车,不用家属自己扛着东西挤公交;要是第一次来不懂流程,从选墓到安葬的“一站式服务”能帮着搞定,连碑文怎么写、鲜花怎么选都有人耐心指导;更贴心的是,每年清明、冬至前,工作人员会提前给家属发消息提醒,怕有人忙忘了日子。
最让人暖的,还是这里的“人气儿”。不像有些陵园总带着股冷清清的味儿,邙山陵园每到节日都有活动:清明的时候办追思会,家属可以把亲人的照片、生前的小物件带来,放在纪念堂里一起缅怀;冬至的时候有祈福活动,工作人员会熬好姜茶,给每一位来祭扫的人递上一杯;连平时,园区的保洁阿姨都会主动帮着整理墓前的鲜花,保安师傅看到有人拎着重东西,会主动上去搭把手——用一位常来祭扫的阿姨的话说:“这儿的人不把我们当‘客户’,倒像邻居似的,让人心里踏实。”
其实说到底,选陵园选的是什么?不过是“安心”二字——地址好找,不用每次祭扫都绕半天路;环境好,让亲人能“住”在有风景的地方;服务贴心,不用家属跑断腿;还有那股子热乎劲儿,让“告别”不是结束,而是另一种陪伴的开始。邙山陵园恰恰把这些都攒齐了:它像个守在黄河边的“老邻居”,带着邙山的厚重,裹着黄河的温柔,等着每一个想要给亲人找个“家”的人,轻轻说一句:“来了?这边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