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北邙山,老郑州人心里都有份抹不开的情结——那句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俗语传了千年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这片横卧在黄河之滨的土山,连风都带着点时光沉淀的温软,郑州荥阳的北邙陵园就坐落在北邙山的南麓,离市区40分钟车程,连霍高速荥阳站出口往西拐,顺着柏油路走两公里,就能看见入口处那座刻着“北邙陵园”的青石碑。
走进陵园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齐整的法桐,枝叶织成的绿伞从入口一直铺到山脚下,风一吹,碎金似的阳光漏下来,落在青石板步道上。左边的桃梨园刚过了花期,枝头上挂着小小的毛桃,右边的人工湖泛着碎银般的光,湖边石凳上有位老人正给怀里的猫梳毛,连工作人员修剪草坪的声音都轻得像片云。再往上走,墓区藏在松柏丛里,每排墓之间留着宽宽的通道,既不拥挤,又能让清晨的露水压弯松针,滴在墓碑前的菊花上——没有那种冷硬的“墓园感”,倒像进了座被时光慢下来的公园。
选陵园最要紧的“合法”二字,北邙陵园做得明明白白。作为郑州市民政局批准的经营性公墓,《经营性公墓许可证》《土地使用证》就挂在园区公示栏里,官网也能查到每年民政部门的年检记录。工作人员说,常有家属拿着证件照对着官网核对,看完都笑着说“这下放心了”。其实这份安心不是喊出来的,是每年一次的年检、是随时能查的资质、是接待处墙上那面面写着“良心公墓”的锦旗堆出来的。
说到价格,陵园的工作人员倒不藏着掖着:“我们的墓型从简约到传统都有,生态树葬、花坛葬大概3万到5万,适合喜欢环保的家庭;传统立碑墓分位置,山脚下的大概6万到8万,靠近山顶视野好的10万到15万。”更贴心的是针对退役军人、低保家庭的优抚政策——生态葬能减免10%的费用,立碑墓也有专属折扣。上次碰到位选树葬的阿姨,说“我家老头是老红军,选这种既符合他的性子,又能省点钱”,工作人员一边帮她填申请表,一边说“阿姨您放心,下葬时我们会帮着挂军属牌,每年清明还会给树浇浇水”。
想先做功课的话,登北邙陵园官网就行,上面有全景VR能逛遍每个角落,墓型图连石材纹理都拍得清清楚楚,还有在线客服能解答“墓型能定制吗”“清明能不能烧纸”这类问题;要是想实地看看,打0371-XXXXXXX或者135XXXX1234提前预约,会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门口等,带着你从法桐道走到桃梨园,再到山顶的观景台——站在那儿能看见黄河的支流绕着山走,风里飘着松脂香,连说话都忍不住放轻声音。
其实选陵园,无非是选个“能安心”的地方:安心于环境的宁静,安心于资质的齐全,安心于价格的透明。北邙陵园把这些都藏在每一片树叶里、每一块青石板下、每一次耐心的解答中。就像那位给猫梳毛的老人说的:“我家老伴儿葬在这儿三年了,我每周来坐会儿,看看湖里的鱼,闻闻桂花香,就像他还在身边似的。”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局吧——不是有多豪华的墓碑,是有个能让思念落地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