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跟着老爸去袁庄乡扫墓,车开在柏油路上,两边的麦田刚抽穗,风里飘着淡得像雾的麦香。转过一个山弯,就看见路边那棵老槐树——树身的纹路比去年又深了些,枝桠上还系着几根红绳,风一吹,红绳晃啊晃,像在跟路过的人打招呼。老爸指着树后面的铁门说:“那就是福安园,你张阿姨家你叔就葬在这儿。
其实新密北部的山坳里,藏着不少这样带着“烟火气”的安栖之所。福安园该是最贴“乡土根”的一个——它坐落在伏牛山余脉的缓坡上,后面是连绵的青山,像被大手掌轻轻托着,前面有条山泉水流成的小溪,清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头。入口的老槐树是附近村民的“集体记忆”:小时候爬树掏鸟蛋的调皮蛋,现在成了捧着菊花来扫墓的大人,总愿意在树底下多站会儿,摸一摸粗糙的树皮,像摸一摸小时候的自己。作为公益性公墓,福安园的价格挺实在:单穴墓3000到5000块,双穴墓5000到8000块,连管理费都是一年50块钱。张阿姨选墓的时候,特意蹲在墓位前摸了摸土,指腹沾着黄褐的泥:“这土软和,跟老家后园的地一个味儿,你叔肯定喜欢。”
再往西北开10公里,到米村镇老庙山脚下,就是慈恩园。跟福安园的“野趣”不一样,慈恩园是梯田式的布局,每层台地都种着月季花,清明的时候开得热热闹闹,粉的、红的花簇挤在一起,倒不像传统公墓那么冷清。这儿是经营性公墓,设施想得周到:入口有能停几十辆车的停车场,每层台地都有带顶的祭祀亭,亭子里摆着石桌石凳,逢年过节祭祀不用蹲在地上烧纸。价格比福安园稍贵点:单穴墓8000到12000块,双穴墓15000到20000块。同事小王的妈妈选了这儿,拄着拐杖站在墓位前说:“我腿脚不好,这儿台阶缓,停车场离得近,不用让孩子扶着爬大坡——咱老了,能少麻烦孩子一点是一点。”
要是想选更“有温度”的,平陌镇北边的绿馨园值得去看看。这是个主打生态葬的公墓,没有高大的石碑,只有一棵棵柏树、一株株月季——树葬区里,每棵柏树上都挂着小牌子,写着逝者的名字和一句短话,爸爸,你种的柏树长高了”;花葬区更热闹,二月兰、矮牵牛挤在墓位周围,风一吹,花香裹着纸灰的味道,倒像在说“我挺好的”。价格便宜得让人惊讶:树葬1000到3000块,花葬甚至只要几百块。邻居家的哥哥选了树葬,他摸着柏树干上的小牌子,声音轻得像风:“我爸生前爱种果树,总说‘树是活的,能陪着家人’,现在他成了一棵树,倒真的‘永远陪着’我们了——你看这树尖,比去年高了半米呢。”
其实在新密北部,选公墓从来不是什么“冰冷的数字游戏”。有人图“离老家近”,像张阿姨那样,选福安园是因为站在墓位前能看见老家的麦田;有人图“方便”,像小王妈妈,选慈恩园是因为不用爬台阶;还有人选“圆个梦”,像邻居哥哥,选绿馨园是想完成爸爸的“种树心愿”。价格的差别,说到底是“需求的差别”——离市区近一点、设施全一点,价格就高些;想跟自然“融在一起”、想留个“活的念想”,价格就低些。
常听长辈说“选公墓像选宅基地”,得“背山面水”,得“接地气”。福安园的山环水抱、慈恩园的梯田花香、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