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山人文纪念园简介

  • 2025-10-24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沿着城市西南的林荫路往深处走,转过那道爬满常春藤的石牌坊,凤凰山人文纪念园的绿意就漫过来了。没有突兀的大门,只有两排高大的香樟夹着的小路,树影筛下来的光,在青石板上跳着碎银子似的光斑。第一次来的人总会说“不像墓园”——可不是吗?路边的野菊开得热热闹闹,溪水从山上流下来,绕过几块太湖石,撞在竹制的水车上,发出叮咚的响,远处的银杏林里,还有几只白鹡鸰在跳来跳去。

凤凰山的“不像”,藏在每一处风景的细节里。比如那片名为“归园”的草坪,草长得齐整,却不是刻意修剪的“标准绿”,而是带着自然的起伏——去年春天,有位喜欢跑步的叔叔,家属选了这里的草坪葬,把他的骨灰混在花种里,现在那里开着一片波斯菊,风一吹就晃,像他生前跑步时的身影。再比如“听松阁”旁边的树葬区,每棵树都有自己的名字:“玉兰婶”是位卖了三十年豆腐的老人,她的树是玉兰,因为她生前总说“豆腐要像玉兰花那样,看着干净,吃着软和”;“竹生叔”是位篾匠,他的树是慈竹,树牌上挂着他生前编的小竹篮,篮里装着晒干的野菊花。

比风景更暖的,是藏在每一块墓碑里的“活着的故事”。凤凰山的墓碑没有统一的模板,有的是用老房子的青砖砌的,砖上还留着当年的榫卯印;有的是刻着手写的家训,知足常乐,吃亏是福”,那是一位老农民的遗愿,他说“别的不用刻,就把我爹教我的话留下”;还有的墓碑旁边嵌着小瓷片,是逝者生前最爱的那只瓷碗的碎片——那只碗陪了她六十年,摔碎的时候她心疼得掉眼泪,现在碎片跟着她,也算“圆满”了。园区里的“追远廊”,每季度都会换一次展览,上次是“老物件里的旧时光”:有位奶奶的纺车,缠着她生前纺的棉纱;有位老工人的工具箱,里面还留着他磨得发亮的扳手;还有位小朋友的画本,画着他想象中的“外太空”——这些物件旁边,都贴着家属写的小字条,妈妈的纺车,纺过我小时候的棉裤,纺过邻居家宝宝的尿布,现在纺着风,纺着云”。

凤凰山的“温度”,还在那些“不像是墓园该有的活动”里。清明的时候,园区不会卖烧纸,而是准备了河灯——家属把写着思念的纸条放进纸灯里,顺着小溪放下去,灯影顺着水流漂,像星星落进了水里;中秋的时候,有月光诗会,大家坐在桂树下,读逝者生前喜欢的诗,比如有位爷爷喜欢苏轼,他的孙女读《水调歌头》的时候,风刚好吹落了桂花瓣,落在她的笔记本上,旁边的人说“爷爷听见了,桂香都是他送的”。还有“生命故事馆”,是园区专门辟出来的小房子,里面有沙发,有茶,工作人员会帮家属整理逝者的生平——不是写“XX年出生,XX年去世”,而是写“他种了一辈子月季,每年春天,门口的月季开得像火,他会剪几枝送给楼下的小朋友”“她做了五十年的裁缝,村里的新娘都穿过她做的红棉袄,针脚里藏着她的祝福”。

凤凰山人文纪念园简介-1

走在凤凰山的石径上,偶尔会遇到来散步的阿姨,她手里提着菜,说“我来看看我家老头子”——她的老头子埋在一棵银杏树下,树旁边有个石凳,是她特意让园区做的,“我每天买菜路过,就坐这儿跟他说说话,他生前就爱听我念叨家长里短”。还有个小朋友,每周六都会来,拿着蜡笔在爷爷的墓碑上画太阳——爷爷生前教他画太阳,现在他画的太阳,比以前圆多了,他说“爷爷会喜欢的”。

凤凰山不是“终点”,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