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辉县市区西北方向,太行山余脉像摊开的旧书纸,凤凰山就静卧在那道浅淡的褶皱里。从小听长辈说,这山的名字是因为清晨的雾像凤凰的翅膀——太阳刚爬上来时,山尖的云絮被染成金红色,真像有只凤凰要飞起来。这片藏着老辉县记忆的山,成了许多家庭寻找“最后归处”的地方。
关于凤凰山公墓的价格,其实没法用一句话说清。就像山上的石头有光滑的河卵石,也有粗糙的花岗岩,墓的价格跟着“模样”和“位置”变。比如山腰上能看见整个辉县城的传统立碑墓,石材用的是福建青,刻着浮雕的龙凤,价格要上万;而山脚下嵌在墙里的壁葬,或者种着侧柏的树葬,价格就轻很多——毕竟前者占的是“黄金位置”的平面土地,后者用的是垂直空间或“树伴墓”的生态形式,更省地儿。
常有人问,凤凰山公墓里到底什么墓最便宜?2024年上半年我专门去问了公墓的工作人员,答案是壁葬和树葬。壁葬是把骨灰盒放进防潮的墙体格子里,外面能贴张4寸的照片,每格都有独立的编号,价格大概在3000到5000元之间;树葬更有温度,把骨灰埋在侧柏或国槐树下,墓碑做成小小的铜牌挂在树干上,价格差不多4000到6000元。这些都是公墓里“门槛最低”的选择,而且得强调一句——凤凰山公墓有民政部门发的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,不是那种“私人圈地”的小墓区,后续不会有“拆墓”的风险。

不过选低价墓也不能光看价格。我邻居张阿姨去年给老伴选了树葬,当时她先问了三个问题:“这树有人管吗?”“管理费多少年交一次?”“以后想加个碑能加吗?”工作人员说,树葬区的树每半年会有园丁修剪,管理费20年一交,每年才几十块,要是想加小碑也能,只要不超过树干的高度。张阿姨说,老伴生前爱下棋,常去凤凰山下的老槐树下找人对弈,现在选这里,倒像把“老伙计”带回了熟悉的地方——上个月她去扫墓,摸着树干上的铜牌说:“你看,这树的枝桠都比去年长了,像你当年伸着脖子看棋的样子。”

其实我觉得,低价墓从来不是“将就”。上周我去凤凰山,看见壁葬区的墙面爬满了常春藤,每格的照片都擦得干干净净;树葬区的侧柏刚抽了新叶,风一吹,叶子沙沙响,像有人在轻声说话。有个年轻人蹲在树葬区里,往土里埋了把野菊花,嘴里念叨:“爷爷,这是你当年带我摘的花,现在种在你这儿。”风把花瓣吹起来,落在铜牌上,倒比那些刻着“万古长青”的豪华墓碑更有生气。
说到底,选墓选的是“安心”。凤凰山的风里藏着辉县人的童年——山脚下的老茶馆还飘着茶烟,路边的酸枣树还结着酸溜溜的果子,山上的风还像当年那样,吹得人衣角发颤。那些3000块的壁葬、4000块的树葬,不是“便宜货”,是把思念揉进了更环保的方式里,让亲人的“家”变成山上的一棵树、墙上的一片藤,陪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天的桃花、秋天的银杏。
等下个月,凤凰山的酸枣该熟了。到时候去扫墓,摘颗酸枣含在嘴里,酸得皱眉头,却突然想起奶奶当年说:“酸点好,酸了才记得住。”原来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,是那些刻在心里的、不会变的回忆——就像凤凰山的风,吹了几十年,还是当年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