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高新区从当年的城郊农田,一步步长成如今的“科技新城”——科学大道上的写字楼越建越高,软件园里的灯光越亮越晚,连西流湖的岸边都多了不少网红咖啡馆。但在这份热闹里,也藏着几处“慢下来”的角落,它们没有霓虹,没有车流,却装着当地人最沉的思念——这就是高新区及周边的墓地。对于要送亲人最后一程的家庭来说,找一处“离得近、看得惯、心里安”的安息地,是最要紧的事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,郑州高新区附近能选的那些去处。
高新区里最“接地气”的选择,是位于科学大道与红松路交叉口往北1公里的“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益性公墓”。说是公墓,其实更像个“有故事的小花园”——门口没有高大的牌坊,进去是两排修剪整齐的松柏,小路两边种着冬青和月季,连墓碑都是清一色的浅灰色,刻着简单的名字和日期。作为管委会批的公益性墓地,它主要服务高新区本地户籍和辖区企业职工,价格很实在:单穴墓1万多起步,双穴的也才2万出头,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不大。交通也方便,坐B67路公交到红松路科学大道站,往北走几百米就到;开车的话,科学大道直接能拐进墓园的停车场,不用绕路。不少住在高新区的老人都选这里,说“离小区近,以后孩子来看看也方便”。

如果想选环境更“有层次”的,离高新区最近的经营性公墓是二七区的龙居山公墓,开车走南四环快速路,15公里的路程,20分钟就能到。龙居山的“优势”藏在风景里——背靠青龙山的余脉,前面有个不大不小的湖泊,春天的时候,湖边的桃花开得满树都是,秋天的银杏叶落得满地金黄。墓园里的墓型也多,有传统的立碑墓,刻着龙凤或者梅兰竹菊;有艺术墓,做成书本或者钢琴的样子;甚至有“家族墓”,能放好几代人的骨灰。价格嘛,单穴墓大概5-8万,双穴8-12万,虽然比公益性的贵,但胜在“有选择”。不少高新区的年轻人会选这里,因为周末开车过来,既能祭扫,又能顺便在周边的农家乐吃个饭,算是“把思念变成了日常”。
如果对“文化感”有要求,新郑的始祖山塔陵园值得考虑,距离高新区25公里,走京港澳高速半小时就能到。始祖山本身就是“黄帝故里”的标志性景点,陵园建在山脚下,一进门就能看到巨大的黄帝雕像,后面是刻着百家姓的文化墙,连每一条小路都以“孝”“德”命名。这里的葬式很多,除了传统的土葬墓,还有塔葬(把骨灰放在塔里的格子里)、壁葬(嵌在墙上的墓穴),甚至有“树葬”——把骨灰埋在树下,上面种一棵小树苗。价格从3万到20万不等,看你选哪种形式。园区每周六日有免费班车,从高新区的瑞达路服务中心发车,不用自己开车,也很方便。很多人觉得这里“有根”,因为始祖山是炎黄子孙的“祖地”,把亲人葬在这里,像“回到了老祖宗身边”。
选墓地的时候,有几个“避坑”技巧要记住。第一,一定要看“证件”——不管是公益性还是经营性,都要找有民政部门发的《公墓许可证》的,不然可能是“非法墓”,以后说不定会被拆;第二,交通要方便——尽量选离家里近,或者有公交、班车的,不然每次祭扫都要开一两个小时车,时间长了真的累;第三,环境要“舒服”——不是说要多豪华,而是要干净,有绿植,没有乱堆的杂物,这样亲人安息的地方才“体面”;第四,价格要“量力而行”——不用买最贵的,只要符合自己的预算,心意到了就行,毕竟亲人要的不是“昂贵的墓碑”,而是你常来看看的心意。

墓地从来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“另一种陪伴”——就像小时候,你放学晚了,妈妈在门口等你;你每次去祭扫,他就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