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邙山陵园南阳路班车

  • 2025-11-03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清晨六点半的南阳路,庆丰街交叉口的胡辣汤摊刚掀开保温桶,蒸腾的热气裹着胡椒香飘到公交站旁。穿藏青色外套的张阿姨正踮脚看站牌——她手里攥着叠得方方正正的黄纸,边角被手心的温度焐得发软。今天是老伴的忌日,她记挂了整整一周:那班“邙山陵园专线”,会不会像往常一样准时停在站台?

没过十分钟,远处传来熟悉的引擎声。车头贴着红底白字的“邙山陵园专线”标识,玻璃上凝着层薄露,王师傅握着方向盘的手稳稳当当,看见张阿姨就按了按喇叭。“张姐,今天早啊?”他笑着打开车门,“昨晚我还跟老伴说,这周降温,得提醒你们多穿点。”王师傅跑这班线八年了,车上的乘客大多是熟脸:有每月来三次的陈大爷,有带着孩子认祖的小夫妻,还有像张阿姨这样,把班车当成“去看老伴的老伙计”的人。

“冬夏时间不一样,冬天最早六点五十,夏天六点半,每小时一班,末班车下午四点半从陵园返回。”王师傅一边擦着挡风玻璃一边念叨,“别看路线短,就十五公里,可每站都得停稳——上次有个老太太拎着大袋祭品,我多等了三分钟,她攥着我的手说‘多亏你’,我听着心里热乎。”坐在后排的李姑娘抱着一束白菊,是第一次坐这班线。她凑过来问:“师傅,陵园门口好打车吗?”王师傅立刻摆手:“不用打车!专线直接停在陵园正门,门口有免费手推车,还有志愿者帮着拿东西——我上周还帮个小伙子抬过花篮呢。”

车过京广快速路,王师傅摸出副驾驶座上的塑料盒,里面装着晕车药和薄荷糖:“这是我自己备的,之前有个阿姨晕车吐了,没带纸巾,我心里难受了好几天。”他又拧开脚边的热水壶,热气顺着杯口冒出来:“昨天刚烧的姜茶,早上冷,你们喝口暖乎。”李姑娘接过杯子,指尖碰到杯壁的温度,忽然想起外婆生前总给她煮的姜茶——也是这样的温度,像裹着层阳光。

郑州邙山陵园南阳路班车-1

这班线串起的不只是南阳路到邙山的距离,更是活着的人对故去的人的牵挂。张阿姨摸着座位旁的扶手,那上面有几道深浅不一的划痕,是去年她拎着老伴爱吃的枣糕时蹭的。“以前老伴在的时候,我们总一起坐公交去逛公园,现在我一个人,可坐这班车,就像他还在身边一样。”她望着窗外掠过的法桐,叶子已经黄了一半,“上次碰到陈大爷,他说老伴生前爱听豫剧,王师傅就特意把收音机调到戏曲台——你听,现在还在放《花木兰》呢。”

下午三点半,末班车从陵园出发返回南阳路。夕阳把车身染成金红色,车上的乘客有的捧着空花束,有的攥着擦过墓碑的手帕,脸上的神情比去时平和。王师傅拧开收音机,豫剧的唱腔顺着风飘出来,撞在路边的电线杆上,又弹回车厢里。李姑娘望着窗外的小吃摊,烤肠的香气混着奶茶的甜香飘进来,她掏出手机给妈妈发消息:“妈,下次我们还坐这班车吧,师傅人很好,车上有热姜茶。”

张阿姨靠在座位上,摸着怀里的空枣糕袋子——那是她刚给老伴摆的,现在空了,可她知道,老伴已经尝到了。车缓缓驶过南阳路的红绿灯,胡辣汤摊的香气又飘了进来,王师傅踩了踩刹车,对着后视镜里的乘客笑:“到了啊,明天见。”张阿姨拎着袋子下车,风掀起她的外套,她回头望了眼班车,红底白字的标识在夕阳下特别亮。她摸出手机给女儿发消息:“我到了,班车很准时,别担心。”

郑州邙山陵园南阳路班车-2

风里飘来远处小学的放学铃,孩子们的笑声像一串铃铛,撞碎在南阳路的烟火里。那班承载着思念的班车,又开始了下一趟旅程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