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人死了葬在哪里?

  • 2025-11-03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早上出门买早餐,楼下的李婶正拽着社区网格员问:“我家老头儿走了快十年,原来的坟地要建商场,你说迁去啥地方好?”网格员笑着递过一张宣传单:“婶儿,你看看邙山那边的公墓,或者黄河边的生态葬区,都是大伙儿常选的。”风把宣传单吹得哗哗响,我忽然想起去年清明跟着爸爸去上坟的场景——那片曾经的玉米地早已变成了写字楼,爸爸站在玻璃幕墙前,手里的菊花垂着花瓣,轻声说:“你爷要是在,肯定认不得这儿了。”

郑州人的丧葬习惯,原来多是“土葬归乡”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西郊的农田里、南郊的岗坡上,散落着不少家族坟地。我爷爷的坟原来在须水镇的一片玉米地里,小时候跟着爸爸去上坟,要穿过齐腰高的玉米棵,叶子划得胳膊发痒。爸爸会蹲在坟前拔草,把带来的蒸馍掰成小块儿撒在坟头:“你爷生前爱吃热乎馍,别让草把馍盖住了。”那时候的坟地没有墓碑,只用青砖围个小圈,圈里种着一棵歪脖子榆树——爷爷说过,树长得高,就能“看着”子孙们过日子。后来城市的楼越建越高,玉米地变成了工业园区,爷爷的坟不得不迁去了邙山公墓。迁坟那天,爸爸捧着骨灰盒,指腹蹭着盒上的瓷纹:“你爷总说‘邙山是块宝地’,现在总算遂了他的愿。”

郑州人死了葬在哪里?-1

说起郑州的公墓,最被老辈人认可的还是邙山。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说法,郑州人都听过——邙山的土厚,地势缓,站在山顶能看见黄河绕着山走。现在的邙山公墓早不是当年的“乱坟岗”,进去是两排高大的法桐,道路两旁种着月季和冬青,每座墓碑前都有小水泥台,有的摆着鲜花,有的放着水果。身边的亲戚朋友选公墓,大多往这儿来,一来是老辈人的说法“稳当”,二来是交通顺,周末开车过去也就个把小时。去年表叔选公墓的时候,特意挑了个靠树的位置:“你婶儿生前爱养花,这儿有树有草,她肯定喜欢。”

再后来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生态葬。朋友小夏的爸爸去年走的,没要墓碑,没占土地,选了黄河边的树葬。清明我们一起去看,那棵国槐长得正旺,树干上挂着个小铜牌,刻着叔叔的名字。小夏蹲在树底下,把带来的桂花糕掰成碎末:“爸,你爱吃甜的,我给你留了最软的一块儿。”风一吹,树叶沙沙响,好像叔叔在说“谢谢”。郑州现在不少地方都有生态葬区,有的在黄河滩区,有的在植物园里,树葬、花葬、海葬,选什么的都有。小夏说:“我爸生前总说‘别给后人留麻烦’,这样挺好,他变成树,变成风,还在我身边。”

其实不管葬在哪里,郑州人的心思从来都没变过——不是图什么“风水”,不是要什么“排场”,就是想给亲人找个“能常来看看的地方”。就像楼下的张阿姨,上周终于定了公墓,跟我说:“选了个能看见太阳的位置,你叔生前爱晒被子,说太阳晒过的被子有‘日子的味儿’。”清明前的晚上,我看见她在阳台剪菊花,花瓣落在她的银发丝上,她笑着说:“明天去看你叔,给他带点儿他最爱的糖糕。”

昨天路过陇海路上的老花店,老板正把菊花往玻璃柜里摆。他说:“最近买菊花的人多,有去邙山的,有去黄河边的,还有去老坟地的。”我盯着那些金黄的菊花,忽然想起爷爷的老坟地——原来的玉米地早没了,但我总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穿过玉米地的样子,蛐蛐儿在脚边跳,爸爸的后背被太阳晒得发烫,他说:“你爷在这儿,等着咱们呢。”

说到底,郑州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