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北邙,很多人先想起那句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老话。作为中原大地浸在历史里的“安心归处”,北邙陵园的位置、价格和开放情况,成了不少洛阳本地人和在外游子最挂心的事——毕竟,给先人找一个能装下想念的地方,从来都不是件随便的事。
北邙陵园藏在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的北邙山腹地里。说具体点,从洛阳市区出发,沿王城大道向北,过了孟津县城,再沿着铺着碎石的乡道拐进刺槐林,大概40分钟就能看到朱红色的大门——门柱上刻着“北邙陵园”四个金漆字,没有想象中那么肃穆,倒带着点家常的温凉。沿途能看到邙山的缓坡、挂着红布条的老槐树,还有农户散养的山羊在路边啃草,像赴一场和历史的轻约。离陵园不远就是洛阳古墓博物馆,仿佛连空气里都飘着点“与古为邻”的静谧。

说到价格,陵园的定价挺实在,全看你要什么样的“归处”。最受欢迎的是生态葬:树葬的墓位在东边刺槐林里,每棵槐树下埋着小盒子,墓碑是块刻名的青石板,连起来像片安静的碑林,价格1.2万到2万;传统立碑墓分“望洛区”和“听槐区”——“望洛区”靠近山顶的望洛亭,能看到洛河波光,3.5万起;“听槐区”在山脚下,旁边有月季园,2.8万起;定制墓更有温度,把先人爱好刻进墓碑(比如爱拉二胡的刻胡琴、爱养花的刻牡丹),10万起,最贵的汉白玉碑身加家族家训墓,花了28万。大多数家庭选中间档,3万左右的立碑墓,不铺张也不委屈,刚好装下一份平淡的想念。
至于开放,现在完全不用担心中断。每天早8点开门,晚5点关门,全年无休。清明时最热闹:陵园搭临时棚子免费提供茶水和清明粿,志愿者扶老人上山;冬至送腊梅,说“给先人添年味儿”。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能烧纸,只能用鲜花或电子香——门口小摊卖5块钱一个的皱纹纸莲花灯,点起来像温柔的火,比烧纸更安心。有次碰到阿姨蹲在墓前擦碑,边擦边说:“你以前总说想住邙山看洛河,现在我每周带胡辣汤来,你要是想我,就托梦。”风掀起她的白发,旁边槐花落进墓碑缝隙,像先人轻轻的回应。
其实北邙陵园的好,从来不是“风水”二字,而是藏在细节里的“用心”:保洁阿姨擦亮每块墓碑,值班大爷关掉未灭的电子香,门口小摊给老人便宜两块钱。来这儿的人,大多冲“安心”——就像那位擦碑阿姨说的,“这儿能闻见槐花香,能看见洛河,和他生前想的一样”。风里飘着刺槐的香,远处洛河波光闪了闪,仿佛连邙山都在说:“这儿,是个能放得下想念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