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郑州东南的始祖山脚下,晨雾里的塔陵园总能看见几户人家捧着鲜花缓步而上——对于很多老郑州来说,这里不是冰冷的殡葬场所,更像寄放思念的“后花园”。但最近常有读者问:“始祖山塔陵园到底合法吗?选这里会不会有风险?”今天我们就拆开揉碎,把“合法”这件事讲明白。
说到始祖山塔陵园的合法性,最核心的当然是“资质”二字。2018年,它拿到了河南省民政厅颁发的《经营性公墓许可证》,许可证编号豫民墓准字〔2018〕第006号——这张红底黑字的证书,是判断公墓是否合法的“身份证”。按照《殡葬管理条例》规定,经营性公墓必须经省级民政部门审批,没有这张证的,再便宜也不能选。我特意查了河南省民政厅的官网,在“经营性公墓名录”里确实能查到始祖山塔陵园的名字,状态是“正常运营”。

除了资质,政策的“呼应”也很关键。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推“节地生态安葬”,始祖山塔陵园的塔葬模式正好踩中了政策的“鼓点”。每格塔位占地不到0.1平方米,比传统墓穴节省90%的土地,既符合《殡葬管理条例》里“节约土地、保护环境”的要求,也响应了河南省2021年出台的《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》。去年民政部门来检查时,还把这里当成“节地生态示范项目”拍了宣传片——政策认可的项目,合法性自然更稳。

但合法从来不是“一证了之”,更要看日常运营的“细枝末节”。我去陵园实地走访过,服务大厅的墙上挂着满满一排证件:营业执照、公墓许可证、税务登记证,还有每年的民政检查报告,连最近一次的消防验收合格书都贴在显眼位置。接待员大姐告诉我,每一位家属签合同前,他们都会主动拿出《墓位使用合同》,逐条解释使用年限、费用明细、后续服务——比如塔位的维护费,是按年收取的,每年100元,写得明明白白,从不会“藏着掖着”。付款的时候,会直接开增值税普通发票,抬头写清楚“墓位使用费”,家属拿到手的凭证比超市购物小票还齐全。
更让我安心的是家属的反馈。住在中原区的张阿姨去年给老伴选了这里的塔位,她攥着合同跟我说:“我一开始怕遇到‘黑公墓’,特意让儿子查了民政厅的名录,确认有这家才来的。后来签合同的时候,他们把所有证件都摊在桌子上,我戴老花镜看了半小时,没找出一点问题。现在每个月来打扫,保安师傅会帮我扶着楼梯,保洁阿姨还会主动帮我擦塔位上的灰尘——比我之前看的某些传统墓地贴心多了。”还有一位做律师的李先生,他说:“我帮客户审过不少公墓合同,始祖山的合同是最规范的,里面明确写了‘墓位使用权受法律保护’,连不可抗力条款都写得很详细,完全符合《民法典》的规定。”
其实很多人担心“塔陵园不合法”,本质上是对“新型安葬方式”的陌生。但实际上,塔葬和传统墓穴一样,都是合法的安葬形式,只要拿到了经营性公墓许可证,合法性就有保障。始祖山塔陵园能在郑州做这么多年,靠的不是别的,就是把“合法”两个字揉进了每一个细节里——从资质的“硬指标”,到政策的“软呼应”,再到运营的“细功夫”,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。
说到底,选择公墓从来不是选“贵的”或者“新的”,而是选“放心的”。始祖山塔陵园的合法,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,是民政厅的许可证,是规范的合同,是家属手里的发票,是每一次贴心的服务。对于想给亲人找个“安心之所”这就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