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在新乡的人,对凤凰山大概都不陌生。这座不算高的山,藏着新乡人关于“归处”的温柔念想——凤凰山公墓就坐落在山脚下,沿着新辉公路往北走,过了卫辉界没多远,就能看到醒目的“凤凰山公墓”指示牌。去年清明陪外婆去给外公祭扫,我第一次认真逛了逛这个地方,也摸清楚了不少实用信息,想分享给有需要的人。
那天清晨我们出发得早,沿着公路走的时候,风里还裹着槐花香。到公墓门口时,值班的大爷笑着递过来一杯温水:“老太太又来啦?里面的柏油路刚修过,走起来不滑。”跟着指示牌往山上走,两旁的侧柏长得郁郁葱葱,每排墓碑之间都留着宽宽的过道,偶尔能看见工作人员在修剪草坪。外婆摸着外公墓碑旁的冬青说:“你外公生前爱干净,现在这儿的草比家里阳台的还整齐,我就放心了。”那一刻我忽然明白,为什么长辈们总说“选公墓就得选环境稳当的”——不是讲究风水,是想让长眠的人,也能“住”得舒服。

也是那天,外婆忽然问我:“要是以后想给你外公换个稍微宽敞点的墓位,得找谁问啊?”我这才想起,好多人找凤凰山公墓电话,其实都是为了这类实际问题:想咨询墓型价格、想了解安葬流程、甚至想问问有没有代祭服务。后来我问了门口的值班大爷,他掏出个皱巴巴的工作牌说:“直接打办公室电话就行,0373-380(注:具体号码可通过新乡市民政局官网或公墓官方公众号核对)。”末了还补了句:“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打最好,那会工作人员刚上班,能慢慢跟你说清楚墓型的朝向、价格区间,要是赶上下午,说不定正忙着接待祭扫的人。”
从公墓出来的时候,我特意记了记周边的交通——自驾的话直接导航“凤凰山公墓”就行,门口有个挺大的停车场,清明假期也不会挤;要是坐公交,能乘18路到“凤凰山路口”站,再走十分钟就能到。还有个小细节让我挺暖心:公墓里每隔几十米就有个休息区,摆着石凳,外婆走累了坐下来歇脚,旁边打扫卫生的阿姨还递过来一把遮阳伞:“天热,别晒着。”后来我打电话咨询代祭服务时,工作人员说:“要是实在来不了,我们能帮着摆鲜花、擦墓碑,还能拍段小视频发给你,就跟你自己来一样。”

其实找电话只是第一步,真正让家属安心的,是公墓里那些“看得见的用心”。比如墓区里的消防栓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,清明节的时候有专人巡逻提醒“别烧纸”;比如入口处的便民服务台有免费的矿泉水和创可贴,外婆上次忘带老花镜,还是工作人员递过来一副备用的;再比如每年秋天,公墓会组织工作人员给墓碑描字,那些模糊的名字重新变得清晰,就像亲人的牵挂从未淡去。
前阵子有朋友问我:“想给家里老人选墓位,凤凰山公墓怎么样?”我想起外婆站在墓碑前的样子——她摸着外公的名字,阳光穿过柏树叶洒在她脸上,没有眼泪,只有轻声的念叨:“你看,这儿的草又长密了。”其实选公墓,选的就是“放心”二字:电话能打通,问题能说清,环境能让人踏实。要是你也有需要,不妨打个电话问问——0373-380,说不定听筒那头的工作人员,会像接待外婆那样,笑着跟你说:“来看看吧,山上的槐花开了。”
最后想提醒一句:祭扫的时候记得带身份证,公墓入口要登记;要是想放鲜花,门口的小超市有卖本地的野菊花,比花店的玫瑰更合新乡人的心意;还有,别忘带个小刷子——墓碑上的灰尘擦一擦,就像跟亲人“唠嗑”前,先擦干净桌子。其实关于凤凰山公墓的所有问题,都藏在“用心”里:电话是连接的桥梁,而那些看得见的细节,才是最温暖的答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