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清明前后,驻马店的春风里总飘着菊花的淡香——街头巷尾总能看到捧着花束往郊外去的人,其中不少是往香山公墓的方向走。作为本地开了近二十年的老牌公墓,它的"位置"与"合法性",始终是生者最在意的两个问题。毕竟,安葬先人这件事,容不得半点含糊。
先说位置。香山公墓藏在驿城区香山街道的烟火气里,准确坐标是香山大道向南延伸到底,过了香山森林公园西入口再右转500米。要是开车来,顺着香山大道一直走,就能看到路边立着的棕红色指示牌——红底白字写着"香山公墓",在绿树掩映间很是显眼;坐公交的话,市区18路到香山街道站下车,再打个十分钟出租车就能到。离市区大概15公里,开车半小时的路程,刚好能让心情从城市的喧嚣里慢慢沉下来,踏进这片背靠香山余脉、前临开阔农田的安静地界。春天有油菜花绕着墓区边缘开,秋天有向日葵朝着阳光仰脸,连风里都裹着泥土的温凉,倒不像想象中那么清冷。
再说大家最挂心的"合法吗"。其实香山公墓的"身份"早就在明处——它是2003年经驻马店市民政局批准建立的经营性公墓,是全市首批拿到《河南省殡葬服务许可证》的公墓之一。现在走进公墓办公区,墙上还挂着当年的批文复印件,旁边是每年民政部门的年检合格报告。去年陪邻居张叔来办墓穴手续时,工作人员主动翻出这些资料说:"我们的每一步都踩着政策走,墓穴面积不超1平方米,销售合同都是民政部门统一范本,您尽管查。"张叔当时摸着批文上的红印章,笑着说:"就怕选了'野公墓'以后麻烦,现在看这些手续,踏实了。"
比资质更让人安心的,是运营里的那些"细枝末节"。比如价格,公墓入口处立着两米高的公示牌,从3800元的生态墓到12800元的传统墓穴,每一档的位置、材质、服务费都写得清清楚楚,没有"内部价"也没有隐形消费。再比如管理,近几年公墓把原先的土路拓宽成了水泥路,装了全区域监控,每个墓区都配了固定保洁。经常来祭扫的王阿姨说:"我老伴儿在这儿五年,以前雨天路滑得扶着树走,现在路修宽了还加了路灯,晚上来也不怕黑。"更贴心的是,每年清明公墓都会安排免费摆渡车,从市区几个老小区接行动不便的老人,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帮着拎花束、扶台阶——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度,比任何证件都让人踏实。

对于驻马店人来说,选公墓从来不是选一块土地,而是选一份"安心":位置要找得到,不能让生者绕着弯路寻;手续要摆得明,不能让逝者的安息地有后顾之忧;管理要做得细,不能让每次祭扫都变成"麻烦事"。香山公墓能在本地扎根这么多年,靠的就是这三点。去年有位刚失去父亲的年轻人来咨询,工作人员不仅给他指了位置,还翻出年检报告和价格表说:"您要是不放心,明天可以去市民政局查备案,或者跟着我们的摆渡车先去看看环境。"年轻人后来选了这儿,说:"不是图便宜,是图个'稳当'。"
其实生活里的安心,往往就藏在这些"看得见"的细节里——比如顺着香山大道能找到的路标,比如墙上挂着的许可证,比如保洁阿姨擦得发亮的墓碑。下次再有人问"驻马店香山公墓位置在哪?合法吗?",不妨告诉他:"顺着香山大道往南走,找得到的是位置,找得到的更是放心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