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荥阳邙山生态陵园简介

  • 2025-11-06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第一次踏足郑州荥阳邙山生态陵园,是清明前的一个午后。车刚驶离连霍高速荥阳站,路两边的泡桐就举着满树紫花迎上来,风裹着槐花香往车窗里钻,跟着导航转进一条柏油路,没走五分钟,就看见路口立着块青灰石牌——“邙山生态陵园”,字迹是老石匠手工刻的,笔画里还藏着点石粉,摸上去糙糙的,像极了村里老房子的墙根。

进了门,最先撞进眼里的是一片樱花林。虽已过了盛花期,枝桠上还挂着些残留的花瓣,风一吹就飘成淡粉的雪。林子里的青石板路是顺着坡势铺的,踩上去没有硬邦邦的回响,倒像走在村里的晒谷场。再往里走,缓坡上的侧柏和冬青排得疏疏朗朗,每棵树的树干上都挂着个小木牌,写着“2020年春分,王阿姨和女儿种”“2021年清明,李叔为老伴栽”。管理员张婶说,这些树都是家属和陵园一起种的,有的是纪念亲人,有的是想给先人的“新家”添点生气——“去年有个小伙子,给去世的妈妈种了棵桃树,今年春天结了满树小毛桃,他摘了几个放在墓碑前,说‘妈,这是你以前最爱的毛桃,甜得很’。”

沿着缓坡往下走,能看见一条清浅的小河。水不深,刚没过脚踝,河底的鹅卵石上沾着青苔,几条小鲫鱼摆着尾巴游得欢。河边的石头上刻着两个隶体字“归水”,张婶说这是贾鲁河的支流,以前村里的媳妇们都在这儿洗衣服,棒槌敲在石板上的声音能传半里地。现在陵园没把河填了,就是想留着这份“熟味儿”——“老人们都说,水是活的,先人的魂儿能跟着水流,看看以前种过的菜地、赶过的集,还有村头那棵老槐树。”

郑州荥阳邙山生态陵园简介-1

陵园里的管理员大多是附近高村乡的村民,说话带着荥阳话特有的卷舌音,像浸了蜜的蒸槐花。那天看见位阿姨蹲在墓碑前擦照片,手指尖沾着灰,正着急得揉眼睛,张婶递过去一块温热的湿毛巾:“他姨,别用干布蹭,照片釉面容易花。”毛巾是纯棉的,吸了温水,擦在照片上没留下一点印子。木屋门口的架子上,摆着小锄头、喷水壶、甚至还有几包花种——都是给祭扫的人准备的。“上周有个姑娘来,说想给爸爸的墓前种点太阳花,直接拿了花种去,下午来还工具的时候,手里举着朵刚开的小黄花,说‘我爸以前总说我种的花丑,你看这次开得多好看’。”张婶笑着指了指墙上的纸条,都是家属留的:“谢谢张姐帮我浇花”“上次忘带纸巾,拿了一包,钱放抽屉里了”,可抽屉里的钱从来没动过,张婶说:“都是乡里乡亲的,帮点忙算啥,要是收了钱,倒显得生分了。”

其实最让人安心的,是这里没有刻意“现代化”的痕迹。墓碑都是本地采石场的青石板,没有亮晶晶的烤瓷面,刻字也是老木匠用凿子一点点雕的,笔画里带着手的温度;墓道之间留得很宽,能推轮椅,能让小孩跑着追蝴蝶,甚至能摆下一张小桌子——有次看见一家人在墓前铺了块布,摆上饺子、苹果,还有一瓶爸爸生前爱喝的仰韶酒,小孩举着筷子喊“爷爷,吃饺子”,妈妈在旁边笑:“慢点儿,别洒了酒。”管理员远远站着,没有上去催,只是把亭子里的藤椅搬过去,说“晒得慌,坐这儿歇会儿”。
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邙山的余脉染成了橘红色。门口的石牌旁边,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地上,把捡来的桐花往石缝里塞,妈妈站在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