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车窗时,我刚把车停在河南凤凰山陵园的入口。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走,两边的香樟树影叠着远处起伏的小山,偶有几声鸟鸣从林子里飘出来,倒不像传统陵园那样肃穆,更像进了座藏在城市边缘的园林——这是我对凤凰山陵园的第一印象。
常有人问,凤凰山陵园的价格到底多少?其实像帮家人选“终老的家”,得先摸清楚“户型”和“配套”。园区里最常见的是双穴立碑墓,用的是本地深灰色花岗岩,刻字、基础绿化和第一年的管理费都包含在内,价格大概在3万到5万之间。上个月遇到个选墓的大叔,说要给过世的老伴选个“能晒到太阳的地方”,选了靠南的普通墓位,算下来4万2,他摸着墓碑上的刻字说:“比我想象中实在。”要是喜欢更有温度的艺术墓,比如结合了家属爱好的雕塑型或花坛式,价格就会往上走——有位阿姨要把老伴生前养的君子兰刻成浮雕,选了汉白玉材质的艺术墓,最终花了12万,她说:“这不是墓,是我们俩的‘小花园’。”

影响价格的因素里,位置和材质大概是最“看得见”的。靠近园区景观区的墓位,比如挨着荷花池或银杏林的,价格能比角落的贵20%左右。我有个同事选了靠近“思亲亭”的位置,说每次来祭扫,能坐在亭里陪妈妈聊会儿天,虽然多花了6000块,但“觉得妈妈没走太远”。材质方面,同样是立碑,进口印度红石材比普通芝麻灰贵30%,因为密度更高,经得起郑州夏天的晒和冬天的冷——园区的师傅说,这种石材用个二三十年,刻字都不会模糊。
其实选陵园不能只看墓碑上的数字,得算算那些“看不见的好处”。凤凰山陵园的管理费是每年100块,比市区有些陵园低了近一半,而且每天都有保洁阿姨擦墓碑上的灰尘,祭扫用的扫帚、抹布就在入口处的小房子里免费拿。去年疫情严重时,我帮邻居代祭,工作人员还主动帮我拍了段视频:镜头对着墓碑上的照片,旁边放着邻居带的梨——那是她爸爸生前最爱的,风把碑前的纸花吹得晃了晃,邻居看完视频哭着说:“就像我自己去了一样。”

最后想给打算选这里的人提个醒:先带着预算实地走一圈,比如预算5万,就重点看3-6万的墓型,别被好看的艺术墓勾走;再问清楚后续费用,比如刻字费、绿化费要不要额外加——毕竟买墓不是一锤子买卖,得想长远。

走出陵园时,夕阳把香樟树的影子拉得很长,路过门口的便利店,老板正摆着凉茶——听说每到清明,他都会给祭扫的人送杯温茶。风里又飘来桂香,这次我闻出了点安心的味道:原来好的陵园,从来不是用价格定义的,是用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