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风裹着桐花的香气钻进窗户时,不少荥阳人的心里已经泛起了牵挂——该去青龙岗公墓看看长眠的亲人了。最近后台收到好多读者留言,问“今年疫情期间,青龙岗让不让进?要啥手续?”别急,这份带着烟火气的“祭扫攻略”,把你想知道的都揉进家常话里了。
先说说最关键的“预约”——不是给大家添麻烦,是为了错开人流,让每趟祭扫都能安安心心。微信搜“荥阳青龙岗公墓”公众号,点底部“祭扫服务”里的“预约祭扫”,选好日期和时段(每天分上午8-11点、下午1-4点),提前1-3天约就行。要是不会用手机,让家里孩子帮着弄,或者打公墓电话问(0371-6465xxxx),工作人员会耐着性子教你,毕竟“想来看亲人”的心意,谁都懂。

到了公墓门口,可别忘了三件事:戴口罩、扫双码、测体温。别嫌这是“形式”——昨天我在门口碰到个阿姨,说“我戴口罩不是怕自己,是怕万一有啥,传给旁边跟我一样来看妈的人”。工作人员会帮你测体温,查健康码和行程码,要是带了老人来,不会操作手机的话,跟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说一声,他们会拿出登记本,一笔一笔帮着写名字、记电话,末了还会说“叔,慢点儿走,台阶滑”。今年还是不能烧纸、放鞭炮——不是不让你“尽心意”,是公墓里的松柏树都有十几岁了,去年清明有个火星子飘到松枝上,差点烧了半棵树,保洁阿姨哭着扑上去拍的时候,手都烫红了。不如带束菊花吧,白的黄的都行,或者给亲人的墓碑擦一擦——我昨天看到个小伙子,蹲在碑前用湿毛巾擦了三遍,说“爸,我帮你把眼镜擦干净,你看得到我吧?”风把他的话吹得飘起来,比烧纸的烟更暖。
要是实在来不了怎么办?比如在外地隔离,或者刚做完手术不能出门,公墓的“代祭扫”能帮你圆心意。打刚才说的那个电话,跟工作人员说清楚亲人的墓碑位置(西区3排5号”),他们会帮你买一束带着晨露的菊花,认认真真放在碑前,再用软布把墓碑擦得锃亮,最后拍张照片发你——上周有个在广州的姑娘收到照片时,给我发消息说“我看着照片里的菊花,就像自己站在爸的墓前一样,眼泪掉在手机屏上,都模糊了字”。其实心意从来不是“必须到场”,是“我没忘记你”。
昨天采访结束的时候,碰到公墓的王主任在浇花,他说“疫情这三年,我们改了好多规矩,但唯一没变的,是想让大家‘既能安全来,又能安心走’”。旁边的保洁阿姨接话:“我每天早上六点就来擦墓碑,每块碑都像我自己家老人的,擦干净了,来的人看着也舒服。”风把她的围裙吹起来,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衬衫——那是她去世的老伴儿留下的,她说“穿着这个擦碑,就像老伴儿跟我一起在等大家来”。
其实疫情这几年,大家都在学着“怎么好好告别”。青龙岗的这些“规矩”,从来不是冷冰冰的“限制”,是一群人用真心攒起来的“保护”——保护你,保护我,保护那些在土里睡着的亲人。所以啊,下次去的时候,记得提前约,带好口罩,要是看到工作人员在忙,别着急,等一等;要是碰到老人不会扫码,帮着搭个手;要是带了孩子,跟他说“轻点儿跑,别碰着墓碑”。
毕竟,最珍贵的从来不是“多热闹的仪式”,是“平平安安来看你”的心意。就像昨天那个阿姨说的:“我戴着口罩跟妈说话,她肯定能听见——因为我的声音里,全是想她的味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