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陪朋友去南四环看墓地,车过了南四环大桥,窗外的高楼渐渐退成背景,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的绿树、开阔的田野,还有贾鲁河泛着光的水面。朋友攥着手机念叨:"之前总觉得墓地得往远郊山里找,没想到这儿离市区这么近,路上才花了40分钟。"确实,这些年南四环外的发展早不是当年的"郊区感"——道路宽了,配套全了,连带着陵园也越做越精致,成了不少郑州家庭的"身后归处"选择。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实地逛过的几家,说不定能给正在找墓地的你一点参考。
先说说最有"公园感"的龙居山陵园。它藏在贾鲁河南岸的侯寨乡,刚进园区我就被桂花香撞了个满怀——路边两排老桂树正开着花,风一吹,香气裹着草木的清苦味漫过来。顺着步道往里走,能看见一片嵌在树影里的小湖,湖边摆着石椅,朋友摸着椅面说:"以后来祭扫,坐这儿跟妈说说话,倒像在公园陪她散步。"园区的布局很巧,没有密密麻麻的墓碑,反而按主题分了区:"福宁区"种着成排的玉兰,春天满树白花;"祥和区"栽了樱花,四月风一吹,花瓣落得像雪;连墓道都留得宽,推婴儿车或者轮椅都能走。朋友蹲在一块墓碑前看,碑身是浅灰色的花岗岩,刻着"先母李淑兰之墓",旁边摆着家属刚放的向日葵,阳光正好落在花盘上,倒比想象中温暖。
再说说主打"生态葬"的福泽园。它在新郑孟庄镇,离南四环也就半小时车程。园区入口立着块木牌,写着"让生命回归自然"。走进去才发现,这儿没有高大的墓碑,反而像个种满植物的花园——树葬区的每棵松树下都埋着骨灰,地面只立着块巴掌大的金属牌,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;花葬区更特别,骨灰会和花种一起埋进土里,春天的时候,虞美人、二月兰从土里钻出来,红的粉的开一片,朋友摸着一朵虞美人说:"我奶奶生前最爱的就是种这个,要是选在这儿,倒像把她埋进了自己的花园。"生态葬的价格也实在,比传统墓便宜不少,适合想环保又不想给子女添负担的家庭。

还有交通最省心的慈恩园。它在管城回族区南曹乡,离地铁2号线延长线的南四环站就两公里。那天我们是坐地铁去的,出了站打个车,10分钟就到了园区门口。门口的保安笑着打招呼,还递了两瓶免费的矿泉水——要知道,九月的太阳还晒得慌,这瓶水倒喝出了点贴心。园区的路修得平整,两边种着冬青和月季,每隔几十米就有个遮阳棚,清明的时候人多,也能躲躲太阳。朋友问值班的顾问:"想要个向阳的位置,最好离小路近点。"顾问立刻拿出园区图,指着右上角说:"这儿是'阳光区',早上八点就能晒到太阳,旁边就是步道,以后来祭扫不用绕路。"末了还加了句:"要是你们定这儿,以后清明我帮你们留个车位。"
最后说说老郑州都知道的万安陵园。它在二七区马寨镇,算是南四环外的"老牌陵园"了。朋友的爸爸说,二十年前他就陪爷爷来这儿看过墓,现在园区比当年大了一倍,可服务还是一样周到——提前打个电话预约,就有免费的看墓车到小区门口接;园区里的草坪修剪得像高尔夫球场,花坛里的一串红开得正艳,连墓碑缝里的杂草都拔得干干净净。值班的阿姨说:"我们这儿每个月都要给墓碑擦一遍灰,下雨后还要检查有没有积水。"朋友蹲下来摸了摸墓碑,果然一尘不染。最让人放心的是它的"永续服务"——只要买了墓,后续的维护、祭扫引导都是免费的,连清明的菊花都能提前预订。

其实逛完这几家,我倒觉得选墓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