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清晨,被窗外的鸟鸣拽出被窝,揉着眼睛翻手机里的近郊攻略,突然想起许昌南边那座“藏在烟火里的仙山”——首山。去年春天去看山桃花时,山脚下的清潩河还结着薄冰,今年想再去踩踩秋天的银杏叶,顺便问了问2025年的最新价格,没想到这份“消费清单”比山风还清爽。
首山生态文化园从来不是“圈块地收门票”的景区。它把商周时期的首山文化、曹魏古栈道的历史,和山下的清潩河湿地、山上的万亩林带揉成了活的风景。从山门进去,沿着青石板路走5分钟,就能摸到曹魏古栈道的老砖——当年曹操北征时的足迹,现在成了木栈道的地基,踩上去能听见木板的“吱呀”声,像在和千年前的脚步对话。山下的湿地花溪里,夏天开着粉黛乱子草,冬天有腊梅香,连卫生间都种着绿萝和常春藤,连风里都飘着青草的味道——这样的地方,价格里藏着的是“体验感”,不是“门票费”。

想知道2025年去首山要花多少钱?不妨拆开来算笔明白账。首先是“入门成本”:成人门票30元/人,学生凭学生证打五折(15元),1.2米以下小朋友和60岁以上老人直接免票——这价格,也就一杯加了珍珠的奶茶钱。如果想玩得更“透”,可以选套票:50元的“山水体验套票”最适合慢游人,包含门票+曹魏栈道观光车(单程)+湿地花溪脚踏船半小时——坐观光车到山顶,再沿着木栈道慢慢走下来,一路看山涧的溪水撞在石头上溅起的水花,看野栗子树挂着满树的小刺球,比坐缆车更有滋味。
最受欢迎的是80元的“亲子欢乐套票”,简直是带娃家庭的“刚需”:除了门票,还能让孩子在“首山工坊”做一次陶泥手工(含烧制,作品能带回家),或者用梧桐叶、桂花做植物拓染。上次带侄子去,他捏了个印着桃花的小陶碗,现在还放在我家茶几上,碗边的陶土痕迹里,好像还留着首山的阳光。还有些“可选消费”,比如山顶的“星空露营位”,周末每晚120元/顶帐篷(自带帐篷的话收30元场地费),送两杯山泉水泡的金银花茶——秋天的晚上,躺在帐篷里看星星,能听见山脚下的虫鸣,比住酒店的落地窗更有温度。
园区里的吃饭问题也不用愁,“农家小灶”的价格比市区的快餐店还实在:手工捞面15元一碗,卤猪蹄28元一只,用的是山下农户养的土猪,连醋都是自己酿的,酸中带着甜。上次和朋友点了一份炖柴鸡,用的是山涧的泉水煮的,端上来时飘着一层黄亮亮的鸡油,连汤都喝光了。

其实算下来,一家三口玩一天,门票+套票+午餐,总共也就200块左右——比去商场玩一次电玩城还便宜。但收获的是什么呢?是孩子捏陶泥时沾在脸上的陶土印,是妈妈在栈道上拍的“比朋友圈好看十倍”的照片,是你坐在山脚下的石凳上,喝着山泉水泡的茶,看云慢慢飘过时,突然想起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的那种轻松。

上周末去踩点,走到山半腰的“首山书院”,正好碰见一场免费的“曹魏文化讲座”,讲师是许昌学院的老师,讲曹操的《苦寒行》,旁边有个小朋友举着手问:“曹操有没有吃过首山的蜜薯?”老师笑着说:“肯定吃过,不然怎么写得出‘树木何萧瑟,北风声正悲’?”在场的人都笑了,风从书院的窗户吹进来,带着桂花香,把讲座的声音吹得飘起来,像落在心上的羽毛。
离开的时候,门口的卖花阿姨举着一把野菊花喊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