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周末,青龙岗纪念园的入口处又排起了小长队。张阿姨抱着刚买的白菊花,一边踮脚看前面的队伍,一边和身边的邻居念叨:“昨天听小区老王说,这园子要搬?我儿子在上海上班,要是真搬了,以后扫墓可麻烦死了。”旁边的王大爷也跟着点头:“我上周去给老伴烧纸,碰到老周,他说看见园区旁边在挖地基,是不是要拆园子?”
其实最近这段时间,园区的咨询电话快被问爆了。负责接待的李姐说,每天至少有十几个家属来问搬迁的事,“我们也理解大家的担心,但目前真的没有接到任何搬迁的通知。”我特意查了市民政局的官网和青龙岗纪念园的官方公众号,最近的公告还是3月份发布的“清明祭扫温馨提示”,里面提了园区的便民措施,压根没提搬迁的事。住在附近的陈先生说,上个月路过园区旁边的工地,看到挖掘机作业就猜是不是要拆园子,后来问了工人才知道是旁边市政道路拓宽,和纪念园没关系。还有人传“要建新区迁走园子”,但最近的城市规划公示里,青龙岗所在区域还是“公益性殡葬设施用地”,没有调整计划。
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传闻?其实大多是误会。比如园区旁边的工地是道路拓宽,不是拆园子;还有人把其他区域的规划套到了这里。工作人员李姐说,每天解答这些问题时,都会跟家属讲清楚:“就算真要搬迁,也不是一句话的事。”按照《殡葬管理条例》,公益性纪念园搬迁需要层层审批——先公示规划方案,再征求家属意见,还要落实新址建设,整个过程至少要一两年,绝对不会突然发生。“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家属,绝对不会让大家找不到亲人的墓位。”李姐的话里满是肯定。

昨天我再去青龙岗的时候,看到墓区的樱花刚开,保洁阿姨在擦墓碑,几个小朋友跟着家长献花。张阿姨蹲在老伴的墓前,把菊花摆整齐,回头跟我说:“昨天给儿子打电话说了没搬迁的事,他终于放心了。”风里飘着樱花的香气,墓区里的松柏还是那样挺拔,就像这些年来,它一直守护着每个家庭的思念。咨询台里的李姐还在解答问题,声音里带着温度:“放心吧,这园子短期内不会搬的。”
其实对于家属来说,青龙岗不是一个简单的园子,是藏着思念的地方。那些墓碑上的名字,那些每年准时出现的菊花,那些蹲在墓前说的悄悄话,都是最珍贵的牵挂。所以哪怕只是一点风吹草动,都会让人心慌。但只要多问问官方渠道,多听听工作人员的解释,就能放下心——青龙岗还在那里,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,守护着每一份思念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