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中元节,郑州的天气渐渐有了秋的凉意,不少市民开始盘算着去公墓给逝去的亲人祭扫。作为传统节日里表达思念的重要方式,去公墓走一趟,看看墓碑上熟悉的名字,摆上一束鲜花,仿佛就能和远方的亲人说说话。最近后台总有人问:“今年郑州的公墓开放吗?需要提前准备啥?”今天就结合最新信息,和大家聊聊郑州中元节祭扫的那些事。
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开放问题。从郑州市民政局和各公墓管理处了解到,今年中元节期间(主要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,即8月底至9月初),郑州各大公墓都会正常开放。不过和往年一样,为了避免人流扎堆,建议大家提前通过公墓官方公众号、电话或线下窗口预约祭扫时间。像邙山生态陵园、万福金像陵园等大型公墓,去年就推出了分时段预约系统,市民可以选择上午9点前、下午3点后等错峰时段,既能减少排队,也能让祭扫环境更安静。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小型公墓可能没有线上预约通道,最好提前打电话确认开放时间,免得跑空。
说到祭扫准备,除了预约,这些细节也得留意。现在郑州所有公墓都在推行“文明祭扫”,像纸钱、香烛、鞭炮这类传统祭品已经不建议携带了,不少公墓入口处都设置了“祭品置换点”,市民可以把带来的纸钱换成鲜花、丝带或祈福卡。去年有位阿姨告诉我,她本来准备了一大捆纸钱,到公墓后换成了一束向日葵,“想着亲人看到鲜花,肯定比看到烟火气更开心”。消防安全也得记在心上,秋季天干物燥,公墓里草木多,千万别在林区抽烟或使用明火,一旦引发火灾,不仅会造成损失,也会影响其他市民祭扫。
除了现场祭扫,这两年郑州的“云祭扫”服务也越来越完善。如果实在没时间去现场,或者身在外地不方便回来,市民可以登录“郑州市殡葬服务平台”,在线上为亲人创建纪念馆,通过献花、点烛、留言等方式寄托哀思。有些公墓还推出了“代祭扫”服务,工作人员会按照市民的要求,擦拭墓碑、摆放祭品,并拍摄小视频反馈,收费大多在百元以内,既省心又环保。就像住在上海的郑州人李女士说的:“今年回不去,在线上给爸妈‘献’了他们生前爱吃的烩面图片,看着屏幕上的名字,感觉思念一点也没少。”
其实不管是现场祭扫还是线上缅怀,中元节的核心从来都是那份对亲人的牵挂。这两天路过郑州街头,已经能看到不少花店摆出了白色和黄色的菊花,价格比平时略涨,但买花的人依旧络绎不绝。一位花店老板说:“每年这时候都忙,大家买花不只是为了祭扫,更是想借这束花告诉亲人:我们过得很好,也一直记着你。”提前规划好时间,带上真心和敬意,不管用哪种方式,这份思念都会稳稳地抵达。
最后再提醒一句:如果选择现场祭扫,尽量避开周末和农历七月十五当天的高峰时段,老人和小孩最好有家人陪同,注意往返交通安全。愿这个中元节,每个思念都能被温柔安放,每个生者都能带着回忆继续好好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