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陪刚工作两年的小夏去康桥朗城一号院看二手房——她攥着攒了三年的银行卡,盯着小区门口“三环内地铁2号线800米”的海报,声音里都带着雀跃的颤音。可刚走到小区北门,她突然停住脚步,盯着北边的空地皱起眉:“我昨天在业主群里看到有人说,这小区北侧以前是墓地?”她的指尖无意识绞着衣角,“我翻了一晚上百度,越看越慌——要是真的,这房子就算再便宜我也不敢买。
我太懂这种焦虑了。对于第一次买房的年轻人来说,“周边有没有忌讳的东西”比“客厅开间多大”更戳心——不是迷信,是怕往后十年站在窗边,都会想起“墓地”这两个字,把日子过得疙疙瘩瘩。为了帮她弄清楚,我们先去了小区所属的普罗旺世社区服务站。值班的王姐翻出2017年的小区红线台账,指着北侧地块说:“这小区拿地时,北边就规划成绿地了。我在这工作五年,没接到过任何关于‘墓地’的投诉——要是真有,早有业主闹到居委会了。”
接着我们绕到楼下便利店,老板娘李姨正蹲在门口理货,听我们问这事,直起腰笑:“我2019年就在这开店,北边那块地以前是老周家庄的农田,我还帮着收过玉米呢!后来政府征了地要建公园,去年冬天围了围挡,现在里面都在种月季了。”她指了指远处的施工牌,“你们看,那牌子上写着‘东风路街头游园’,能有假?”
我们决定去实地走一圈。沿着小区北侧的东风路支路往东,路边的法桐刚抽新芽,风里飘着青草香。施工围挡上贴着效果图:步道、凉亭、儿童滑梯,几个工人正蹲在地上铺草坪,小推车上堆着刚运来的月季苗。我凑过去问戴安全帽的师傅:“这地方以前是墓地吗?”师傅擦了擦汗笑:“我在这干了半年,挖了三米深地基,除了碎砖啥都没有——要是有墓地,早见着碑了。”
小夏站在围挡外看效果图,手指轻轻碰了碰“儿童滑梯”的图案:“我小时候住老房子,楼下没有公园,每天只能在巷子里跳皮筋……要是这公园建好了,我以后能带着侄子来玩。”中介这时掏出手机,翻出金水区自然资源局2023年10月更新的规划图:“你们看,官网公示里这块地明确是‘G1绿地’——公共绿地,假不了。”
离开的时候,小夏站在小区门口往北边望,风把她的刘海吹起来,她笑了:“刚才李姨说,等公园建好了要搬椅子去卖冰粉——我要是买了这房子,夏天就能下楼吃冰粉看晚霞。”其实我们对“居住环境”的在意,从来不是什么“封建”,是对“日子能踏实过”的期待。就像小夏说的:“早知道能自己查规划图,我昨天也不会翻来覆去睡不着。”
如果再遇到类似问题,与其听群里的传言,不如做三件事:查金水区自然资源局的规划公示、问社区值班人员、去实地走一圈——眼睛看到的,比什么都准。那天晚上小夏发消息说:“我又查了一遍官网,确认是绿地——今天能睡好觉了。”后面跟着个“比耶”的表情包。原来最安心的,从来不是“别人说没有”,是“我自己亲眼看到没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