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的秋天总带着点温柔的厚重——洛浦公园的柳树还留着半树绿,白马寺的银杏开始飘金,而街头巷尾的老人们,总爱坐在槐树下聊些“身后事”:“我家老二说要给你婶子选九皇仙府的墓,你说那地方合法不?”其实不止老人,每个要给亲人选陵园的洛阳人,心里都憋着这个问题——毕竟选墓不是买件衣服,买错了能退;这是给逝去的人找“家”,要是哪天突然被说“违规”,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。
要回答“九皇仙府合法吗”,得先弄明白:洛阳的合法陵园,到底要过哪几关?我问过民政局的朋友,他说就三个“硬门槛”,少一个都不行。第一是“土地得‘正’”——必须是政府规划的殡葬用地,不是偷偷把耕地改成陵园,也不是用集体土地搞“以租代征”。去年有个郊区的“生态陵园”被拆,就是因为占了基本农田,好多家属抱着骨灰盒哭,这教训太疼了。第二是“资质得‘全’”——得有民政部门发的《殡葬服务许可证》,这是做殡葬服务的“身份证”,没有这个证,连摆个骨灰盒都不合法。第三是“流程得‘顺’”——从拿地到运营,要过发改委立项、国土局批地、规划局审设计、民政局核资质,每一步都要留痕,就像盖房子得有“五证”一样,缺一个都算“没手续”。
那九皇仙府过了这三关吗?我特意去查了查——它的土地是2018年洛阳市政府批复的“殡葬专项用地”,土地使用证上“用途”一栏明明白白写着“殡葬服务”,还能在市国土局官网上查到编号。资质方面,2020年就拿到了洛阳市民政局的《殡葬服务许可证》,之后每年的年审都没断过,去年还得了“洛阳市殡葬服务质量优秀单位”。更让我放心的是监管——民政部门每个季度都会去查一次,从墓位价格到服务流程,从祭扫秩序到绿化维护,每一项都要打分。工作人员说,他们每周都会把服务记录传给民政局,“不是怕查,是要让家属知道,我们的合法不是‘一次性’的,是每天都在做的”。
其实对洛阳人来说,“合法”从来不是个空词儿——它是清明祭扫时,不用担心里程碑突然被拆;是重阳节烧纸时,不用害怕有人来赶;是给孙子指着墓碑说“这是你爷爷”时,不用藏着掖着。去年陪邻居张阿姨去九皇仙府,她摸着老伴的墓碑说:“我选这儿就是图个‘稳’——上次去问,他们把所有证都摆出来给我看,连2017年的立项报告都有。我跟老周说,咱这回不用怕‘搬家’了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洛阳人要的“合法”,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承诺,我选的地方,能陪着亲人一辈子”。
洛阳的老人们常说:“入土为安,安的是活人的心。”选陵园选的不是风景,是“安心”;而“合法”,就是这份安心的“根”。九皇仙府的合法,不是喊出来的,是写在每一份文件里的红章,是每一次监管的记录,是每一位家属放心的眼神。如果你也在问“九皇仙府合法吗”,不妨去看看那些证——它们比任何广告都管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