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人对身后事的讲究,藏在老城区的庙会里,藏在清明的青团香里,也藏在对“归处”的认真挑选里。这些年问凤凰山人文纪念园的人越来越多,不是因为广告打得多,而是老住户口口相传的“踏实”——位置不算偏,价格能接受,还有股子温温的人文气。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让很多郑州人安心的“后花园”。
先说说地址吧,凤凰山人文纪念园在惠济区古荥镇,挨着黄河邙岭的余脉。老郑州应该都知道,古荥是历史古镇,离市区不算远,从金水区出发开车大概40分钟,走连霍高速到古荥出口下,顺着指示牌往邙岭方向走,路边的法桐树排得整整齐齐,到了园区门口就能看见“凤凰山”三个鎏金大字,底下衬着片开得正好的月季。要是坐公交也方便,市区坐723路到古荥镇政府站,再转个便民车五分钟就到,园区还提供免费接送看墓的服务,打个电话就有人来接,省得自己找路麻烦。我上次去的时候,司机师傅还跟我说,这两年周边的路修得更宽了,以前怕雨天泥滑,现在都是柏油路,骑电动车来也稳当。
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。其实凤凰山的价格没想象中那么贵,大概分三个档——经济型的在1.8万到3万之间,大多是单穴或者小双穴,位置在园区的外围,但不偏,旁边有绿植环绕,早上能晒着太阳;舒适型的3万到6万,属于园区的“黄金位置”,要么挨着中心水系,要么对着银杏林,墓型是仿汉白玉的石质,刻字清晰;还有定制型的,价格就看需求了,比如家族墓或者带景观的艺术墓,园区会根据客户的想法设计,从8万到20万不等。我跟园区的工作人员聊过,他们说价格一直没怎么涨,因为拿地早,成本稳,主打的就是“让普通家庭也能选到体面的墓”。对了,影响价格的还有材质,比如用山西黑花岗岩的比普通青石贵点,刻字用鎏金的也会加些费用,但都是明码标价,没虚头。
说到价格,就得提一句“值不值”。凤凰山的“值”不在排场,在“实在”——比如经济型墓的碑石厚度有15公分,不是薄得能透光的那种;舒适型的墓前都留了半米宽的祭祀台,放个花圈、摆盘水果刚好;定制型的家族墓会配小花园,种着客户指定的月季或者松柏,每年还免费修剪。我见过一对老夫妻选了舒适型的双穴,阿姨说:“我们俩攒了点钱,不想给孩子添负担,这个价格刚好,而且墓前能放我喜欢的菊花,挺好。”
其实凤凰山最打动人的,是它的“人文”二字。园区不是冷冰冰的墓碑林,而是沿着凤凰山的山势建了水系、亭台和文化雕塑——入口处有座“归心桥”,桥下是循环的活水,养着几尾红鱼;主干道两边种着成排的国槐,树洞里藏着刻着“孝”“和”的小木牌;还有个“记忆广场”,摆着老郑州的石磨、旧自行车,说是让后辈能想起爷爷奶奶当年的日子。园区的工作人员说,他们设计的时候特意留了“活的空间”:春天有樱花道,夏天有竹林阴,秋天银杏落得满地金,冬天松枝挂着雪,哪怕是祭祀的日子,也能让人先静下心来,跟故人说说话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,选墓地从来不是选“贵的”,是选“对的”——位置方便清明祭祀,价格在预算里,还有那么点能让人想起故人的温度。凤凰山人文纪念园的门脸不大,没有夸张的牌坊,却有穿藏青制服的工作人员笑着迎上来,递一杯温温的茶水;没有天价的“风水位”,却有帮你免费设计碑文的师傅,认真问你“老爷子生前喜欢下棋,要不要把棋盘刻上去?”;没有冷冰冰的“禁止拍照”,却有专门的“纪念摄影”服务,帮你拍一张奶奶墓前的绣球花,存在手机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