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始祖山裹着淡青色的薄雾,山风里飘着松柏的清苦味,山脚下的塔陵园像被时光慢下来的角落——柏油路两旁的冬青剪得整整齐齐,每棵松树下都立着小小的石凳,常有来咨询壁葬的家庭,捧着逝者的照片,脚步轻缓,连说话都放低了声音。
常有人问:“始祖山的壁葬到底是什么样?”其实它不是冰冷的“格子间”,而是陵园里一面面暖色调的“生命墙”。浅灰色的石材墙面上,嵌着一个个方方正正的龛位,每格都带着滑动的盖板,打开能放骨灰盒,合上就是一块刻着名字的石板。有的家庭会在石板旁贴一张逝者的老照片——穿中山装的老人、扎麻花辫的阿姨,或是抱着孙子的奶奶;有的会刻一句简单的话:“妈妈,我们永远想你”“爸,你种的月季今年开了”,连风掠过的时候,都像带着细碎的思念。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始祖山塔陵园的壁葬没有统一的“标价牌”,而是根据材质、位置和个性化需求区分。最基础的是普通花岗岩壁龛,位置在壁葬区的中间层,价格大概8000到12000元,石材厚实,刻字清晰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;如果想要材质更细腻的,比如汉白玉或米黄玉的龛位,价格会到15000到30000元,这种石材摸着温凉,阳光下会泛着柔和的光,很多子女会选这个,说“像妈妈生前喜欢的玉镯子”;还有一种带玻璃罩的定制款,能把逝者的小物件——比如手表、眼镜、手写的便签——一起放进去,价格大概25000到40000元,适合想留下更多回忆的家庭。对了,刻字是免费的,但如果要做个性化设计,比如在石板上刻一朵逝者生前喜欢的花,或是加一段短诗,大概要加500到2000元,看复杂程度。
可很多家庭最后选这里,不是因为价格,而是因为“安心”。始祖山塔陵园的壁葬区有专人维护,每天清晨都会有人擦一遍墙面的灰尘,雨天会检查盖板有没有漏水;每到清明,工作人员会帮着清理壁龛,甚至提前在每格摆一支带晨露的白菊——不是假花,是山下花圃刚摘的。而且这里离市区不远,从新郑市区开车40分钟,郑州过来1小时,祭扫方便得像“回一趟老家”。更重要的是,始祖山是炎黄始祖的发祥地,山脚下的轩辕庙香火千年不断,把亲人安葬在这里,像“回到了根里”——有位阿姨说,她妈生前总念叨“老了要归乡”,现在在始祖山,旁边有松柏,有山风,还有始祖的“护着”,她睡觉都踏实。
其实选壁葬从来不是“买一个位置”,而是给思念找个“落脚处”。如果你来始祖山,不妨多走几步:摸摸壁葬区的石材,凉丝丝的质感像逝者生前的手;闻闻松柏的味道,清苦里带着安心;站在山脚下看云,风把远处的鸟叫吹过来,你会忽然明白——那些关于“价格多少”的疑问,最后都会变成“这样的地方,值不值”的答案。而答案,就藏在每一块刻着名字的石板里,藏在家人放下照片时嘴角那抹轻笑里,藏在山风掠过壁葬区时,捎来的那声“放心”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