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年末,不少人会把为长辈挑选身后福地的事提上日程。最近有朋友问:“平原新区的中原文化艺术陵园2025年元旦有没有价格促销?”说实话,这个问题没法直接给“有”或“没有”的答案,但我们可以聊点更实在的——比起等促销,你更该先看懂这个陵园的“不一样”,以及选它的人真正在意的是什么。
中原文化艺术陵园的名字里藏着它的魂。第一次去的时候,我没觉得这是传统意义上的陵园:入口处的汉白玉石牌坊刻着《诗经》里的“淇水汤汤,桧楫松舟”,步道旁的雕塑讲的是杜甫、岳飞这些中原名人的典故,连墓碑的设计都融合了汝瓷的天青色、汴绣的丝线纹——连工作人员都说,来这儿的客户很少问“多少钱一平方”,反而会盯着某个雕塑问“这讲的是哪个故事”,或者拿着墓碑设计图说“我爸生前爱收集汝瓷,能不能把这个纹路再加深点”。说到底,选这里的人,买的不是一块土地,是把长辈的“中原根”留在文化里的安心。
至于2025年元旦的促销,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想:陵园的“福利”从来不是单纯的价格打折。去年元旦我陪朋友去咨询,当时陵园没搞“满减”,但给每一位来的客户送了本《中原家族故事集》——里面是之前客户的真实经历,有位老人生前是豫剧演员,陵园特意在她的墓位旁种了棵梨树(因为她常说“梨花开时,唱腔最亮”);还有个家庭选了刻着“家和万事兴”的墓碑,陵园免费帮他们把家族族谱的摘要刻在了碑背面。工作人员说:“我们更愿意把钱花在‘让纪念有温度’的地方,而不是单纯降价格。”如果你真的关心2025年的活动,不妨直接打陵园的电话问问——或者元旦假期去实地看看,说不定能赶上他们办的“中原文化市集”,有非遗师傅现场做糖画、写春联,顺便聊聊你对墓位的想法。
其实选陵园最该避开的误区,只看促销”。我认识一位阿姨,去年元旦因为某陵园打八折就定了位,结果后来发现那里连个遮雨的亭子都没有,想加个碑套还要额外花钱。而中原文化艺术陵园的客户里,有不少是“回头客”——比如有个先生给父母选了位,后来自己也定了旁边的位置,他说:“我看中的是这里的‘长期不变’——那些文化雕塑不会拆,那些典故不会变,哪怕过二十年,我的孩子来扫墓,还能指着雕塑说‘这是太爷爷当年讲过的岳飞故事’。”比起一时的折扣,这种“能传承的稳定”才是更贵的“福利”。

最后想跟大家说:元旦是个节点,但选陵园的核心是“对不对”,不是“贵不贵”。如果你刚好在找中原文化相关的陵园,不妨先去平原新区的中原文化艺术陵园走一圈——看看那些刻着《诗经》的石牌坊,摸摸带着汝瓷纹路的墓碑,听听工作人员讲那些客户的故事。说不定你会发现,比起问“有没有促销”,你更想知道的是:“这里能不能装下我对长辈的牵挂?”而这个问题的答案,从来都不在促销海报上,在你站在陵园里的那一刻,心里的那份踏实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