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新郑始祖山,很多人先想到的是轩辕黄帝的传说——那座被称为中华第一山的主峰,连峰峦的曲线都像刻着根字。而坐落在始祖山北麓的塔陵园,更像是从这座根山里长出来的一部分:背靠主峰的苍松翠柏,面朝溱水的粼粼波光,园内的仿唐式塔林、石亭与自然山林融成一片,连石阶缝里的三叶草都沾着轩辕庙的香火气。
常有朋友问,想联系始祖山塔陵园,电话到底是多少?其实不是号码藏得深,而是陵园的联系方式总在变——不是故意麻烦人,是因为每天要接几十通咨询:有问老人骨灰寄存的,有问清明祭扫要不要预约的,还有人握着长辈遗嘱问那棵老槐树旁边的位置还有吗。为了不让咨询的人等太久,陵园每年都会调整通讯线路,比如把原来的座机换成多线电话,或者增设夜间咨询专线。所以与其记某一个号码,不如记找号码的正确路径:新郑市民政局官网的公共服务栏目里,有最新的殡葬服务机构名录;或者关注新郑始祖山塔陵园的微信公众号,后台回复电话,就能收到实时更新的联系方式——毕竟准确比好记更重要。
至于大家想要的图片,其实比号码更有故事性。有人找陵园全景图,想看看整体环境是不是开阔;有人要某棵树的特写,因为那是父亲生前最喜欢的老家洋槐树;还有人问塔尖的照片,说母亲总说想住有尖顶的房子,像她小时候在西安见过的大雁塔。其实陵园的美从来不是拍出来的,而是走出来的:春天的时候,陵园门口的连翘开得像金黄的瀑布,连风里都带着甜;夏天的傍晚,松树林里的蝉鸣比空调还凉快,坐在石凳上能看见远处的溱水泛着光;秋天的银杏叶落得满地都是,踩上去像踩碎了一片阳光;冬天的雪天最静,塔尖上的雪像戴了顶白帽子,连石狮子的眼睛都变得温柔。这些真实的画面,比任何修过的图片都更能安慰人——因为那是活着的证据:你要送的人,会在这样的地方,继续听风、看云、等你。
其实不管是找电话还是要图片,本质上都是想把事做对。有人说殡葬服务是最后一次尽孝,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确认了再确认:电话要打通,才能问清楚骨灰盒能不能带老家的樟木箱子;图片要看真,才能放心父亲会不会喜欢那棵能遮阴的老松树。而始祖山塔陵园最让人安心的,就是愿意等你确认——比如你打不通电话的时候,会有工作人员回拨过来;比如你想看某棵树的照片,他们会专门去拍一张带日期的;甚至你想现场看看,哪怕是周末,门岗的大爷都会笑着给你指路:顺着那条石路往上,第三个转弯处就是。
说到底,始祖山塔陵园不是终点,而是另一种开始——就像始祖山的风,从来不是吹过就走,而是会绕着山转一圈,再吹回你的身边。如果你想找它的电话,或者想看它的样子,不用急——慢慢来,找对方法,总能找到;就像那些你想念的人,从来都没有走远,只要你愿意回头,就能看见他们在风里,对着你笑。